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壓病是我國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研究證實,高血壓病不僅患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腦、腎等併發症,有極高的致殘率。因此如何防治高血壓及其對靶器官和相關損害,已成為熱門課題。 本課題研究了原發性高血壓(EH)杓型和非杓型患者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和分佈特點。採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將所選原發性高血壓杓型和非杓型患者的各項资料,如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脈壓差(PP)、脈壓指數(PPI)、平均動脈壓(MAP)和心、腦、腎等相關損害资料,以中醫辨證分型來做對比分析。全部資料經統計學軟計SPSS 12.0 ForWindows分析處理,對辨證分型進行單因素分析,計數资料採用卡方檢驗,計量资料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及方差分析。結果顯示:166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中,發生靶器官及相關損害119例,佔71.7%,非杓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靶器官及相關損害明顯高於杓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P<0.05)。杓型和非杓型組間,中醫證型分佈不一致,其中非杓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陰虛陽亢、陰陽兩虛型較杓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更多見(P<0.05)。陰陽兩虛型出現并發症明顯高於其他證型(P<0.05)。原發性高血壓杓型和非杓型患者在各血壓數值中,非杓型高血壓患者主要是以在夜間平均收縮壓、夜間平均舒張壓高於杓型高血壓患者,兩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另外,非杓型和杓型原發性高血壓中的脈壓差不論是在24h平均、晝間或夜間,非杓型組的脈壓差都高於杓型組,有明顯差異(P<0.05)。肝火亢盛型較陰虛陽亢、陰陽兩虛、痰濕壅盛型在24h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平均動脈壓的水平高,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而陰陽兩虛型在24h的平均脈壓差、平均脈壓指數均較其他證型高外,在夜間的平均脈壓差、平均脈壓指數亦均高於其他證型,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結果提示: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的脈壓差、脈壓指數都較杓型高血壓患者大,提示了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的動脈硬化和彈性減退程度都較杓型高血壓患者明顯。肝火亢盛型在24h平均收縮压、平均舒張壓中,有明顯的晝夜節律變化,呈晝高夜低。陰虛陽亢型的高血壓患者,夜間血壓增高,呈夜高晝低。陰陽兩虛型,血壓晝夜節律變化不明顯。我們研究资料提示了陰陽兩虛型比起其他證型在病程上較長、并發症較多。這表明,夜間血壓與高血壓并發症密切相关。中醫辨證論治的著重點,在於調整臟腑功能,平秘陰陽,以冀從根本上解除高血壓病發生和發展的内在原因,從而促使血壓降低。所以,通過中醫辨證,結合應用動態血壓監测所提供各項客觀指標,可能有利於辨證施治,對改善血壓晝夜節律將更有潛力,其意義在於除能降低致死致殘率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患者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