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特的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具有药用价值的新颖结构化合物。本研究选取了一种广泛分布的经济藻类—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为研究对象,优化提取其硫酸多糖,对所得粗产物分离纯化流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化学方法阐明了其化学组成及结构,并对其抑菌活性做了初步探讨。自养小球藻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卵囊藻科(Oocysteceae)小球藻属(Chlorell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海洋微藻。在超声辅助提取法中,我们选用了0.01 mol/L的HCl、纯水及4 % NaOH为提取介质,在超声破碎10 min,重复2次,超声功率300 W,频率20 kHz,超声脉冲持续时间9.9 s,等待时间3.3 s,并80℃下水浴1 h条件下取得的粗多糖产率均高于传统热水浸提法所得的粗多糖产率。其中以4 % NaOH介质提取得到的多糖产率最高为120.2 mg/g (粗多糖/干藻粉)。对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建立正交实验,以提取温度、时间、提取介质pH及微波功率为因子,发现影响粗多糖产量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液pH>微波功率,并且在70℃、提取时间30 min, pH=7和功率为600 W条件下粗多糖的产率最高,为291.13 mg/g (粗多糖/干重),高于传统热水浸提法粗多糖产率7.85 %。超声辅助提取法及微波辅助提取法所得的多糖粗产物与传统热水浸提法所得的多糖粗产物对比发现其结构差异不明显,说明这两种提取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采用凝胶色谱法对以超声辅助提取法中所得的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显示,DEAE-Sepharose Fast Flow具有载量大,流速快的优点,相较分子排阻型凝胶更适合对所得的多糖粗产物进行初分离。在对粗多糖产物进行分离时得到PCA1、PCA2和PCA3 3个组分,以琼脂糖电泳及HPFGC法对这3个组分的纯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CA1为单一纯品,PCA2、PCA3分别为硫酸多糖组成的混合物,其中PCA3组分多糖含量仅为33.75 %,且得率低、成分复杂,因此放弃对PCA3进一步研究。采用AKTA蛋白纯化系统,以Sephacryl S-400 HR分子排阻凝胶色谱对PCA2进一步分离得到PCA2-1和PCA2-2两个硫酸多糖,经鉴定为纯品。采用HPGFC、FT-IR、GC-FID、GC-MS及NMR等手段对PCA1、PCA2-1及PCA2-2 3个组分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做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CA1、PCA2-1及PCA2-2分子量分别为1.30×105、3.07×105、2.06×105;硫酸基含量分别为0.77 %、13.03 %、7.46 %。PCA1为均多糖,是由无支链的α-D-1,4吡喃葡萄糖连接构成其主链。PCA2-1是一种复杂的杂多糖,甲基化结果显示其具有分支结构,单糖组成为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以1.97:1.49:1.00:1.92,连接方式为1,4-Glc,1,6-Gal,1,4-Man,1-Xyl,2,6-Man,2,4,6-Gal以0.9:1.0:1.0:0.4:0.4:0.7组成。PCA2-2同样为一杂多糖由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以0.15:0.22:0.21:1.00:1.36组成,甲基化及13C-NMR的结果未见其具有分支结构的单元,其主要由α-2,6-Galp和α-1,4-Glcp以2:1交替连接构成了该多糖主链结构。由于样品获得有限,我们以样品浓度为0.2 mg/mL,分别进行了PCA2-1和PCA2-2两种硫酸多糖抑菌的初步实验。选取了4种在海洋环境中常见的菌种为对象,其中大肠杆菌抗生菌检定株(Escherichia coli)和解藻朊酸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革兰氏阴性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fleming)为革兰氏阳性菌。实验结果表明,PCA2-1对大肠杆菌抗生菌检定株和溶壁微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KI值可达30 %以上,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解藻朊酸弧菌没有抑菌作用;PCA2-2对溶壁微球菌和解藻朊酸弧菌有较强有抑菌作用,KI值可达70 %以上,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抗生菌检定株没有抑制任用。当从总体上来看,所得多糖的抑菌效果从杀伤指数KI来看,其值会随时间而呈现衰减的趋势。但PCA2-2在对解藻朊酸弧菌的抑制中具有稳定其较高的杀伤指数,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自养小球藻中多糖的报道,本研究为首次对提取分离方法,化学组成结构及初步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