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不同粳稻品种高产优质的磷钾镁肥最佳喷施量及配比,本研究以软米新品种彦粳软玉1号、优质粳稻品种盐粳219和直链淀粉含量偏高的新品系彦粳4号为试材,根据品种、磷肥、钾肥和镁肥四种因素三个水平共9个处理的正交设计展开大田试验,在孕穗初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磷钾镁肥后,对施肥后粳稻品种生理特性、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全面考察,以探究孕穗期磷钾镁配比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具体如下:1、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中磷高镁配比施肥后,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千粒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显著提高;高磷中镁配比处理后,水稻的产量最高。说明中磷高镁配比,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干物质积累,从而使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指标显著提高;在高磷中镁配比条件下,可提高水稻产量。2、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叶绿素含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对产量的直接系数和有效分蘖数通过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系数较大,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也较大,且与产量呈正相关。因此,每穗粒数对增加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3、不同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中磷高镁配比的水稻加工品质最优,高磷高钾高镁配比的水稻食味品质最佳,中钾高镁配比的水稻淀粉RVA谱特征值和蛋白质含量最高,中磷中钾中镁配比的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可见,不同品种和不同施肥配比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4、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指出,蛋白质含量与压缩面积,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崩解值、食味值、和附着性等性状,食味值与饭粒硬度、粒长和长宽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与最终黏度、回冷值、硬度和饭粒硬度,食味值与压缩距离、附着性、粒厚、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则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垩白度、峰值黏度、整精米率、附着性不仅对食味值的直接系数较大,还分别通过粒厚、最终黏度、蛋白质含量、黏力对食味值产生较大间接影响,且粒厚、蛋白质含量、饭粒硬度与食味值也密切相关。进一步证明品质性状间的复杂关系,在水稻品种的栽培实践中应针对具体目标采取相应的施肥配比,最终获得较好的综合效应。5、产量性状与质构特性的关系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与压缩距离和压缩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而在品种选育与栽培实践中可通过产量结构因子的合理运筹,改善稻米食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