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的妇女。近几年来,围绝经期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保守及药物治疗效果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年龄、职业、血型、体重指数、孕产史、宫内是否置节育器、妇产科手术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危险性因素,同时对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术后随访,以期为术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年龄在45~55岁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病理切片确诊子宫腺肌病的围绝经期235例患者为病例组;在来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参照病例组的年龄,随机选取235例非子宫腺肌病者作为对照组。逐一填写《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调查问卷》。将原始资料录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危险因素(计算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OR值为相关系数,OR大于1为危险性因素,OR小于1为保护性因素),同时对病例组的临床表现、治疗、随访等进行回顾性的研究。结果:1.从年龄上看,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50岁的195例(占82.98%),>50岁的40例(占17.02%)。2.单因素分析,两组资料的职业、体重指数、孕次、月经量、痛经史、宫腔内操作史、盆腔手术史、宫内是否置节育器的P<0.05,是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发病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体重指数、宫腔内操作次数的OR值均大于1。3.235例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因反复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者72例(占31%)、严重痛经就诊者49例(占21%),发现子宫肌瘤就诊者42例(占18%)等。4.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CA125水平,继发痛经者>原发痛经者>无痛经者,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较局限型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升高。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为主(占90%),随访两种术式在术后性生活质量(P=0.0238<0.05)、慢性盆腔痛缓解方面(P=0.038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慢性盆腔痛缓解明显优于次全子宫切除术,但术后性生活质量次全子宫切除术优于全子宫切除术。结论:1.脑力劳动、肥胖及反复宫腔内操作是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独立的危险性因素。2.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指征包括:反复阴道不规则流血导致的贫血、严重痛经、合并子宫肌瘤等其他妇科疾病等。3.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CA125水平与痛经的类型、病变的程度有关。4.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为主,两种术式各有优劣,术式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