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学习和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师学习和学习共同体对教师职业发展的作用,然而呈现出教师个体学习与群体互动相分离的局限性,尤其是将教师个体学习心理过程与其在群体中的社会学习过程相结合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以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取向为指导,采用叙事案例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特定情境下参与一个有行政支持及研究者指导并以课堂教学研究项目为核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简称为PART)的10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跟踪调查。本研究以教师个人与学习共同体环境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探究该组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PART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并成长为教师研究者的过程。具体研究问题为:1)参与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体验了怎样的心理和社会学习过程?2)参与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和发展?3)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了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与成长?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概念导图和案例素材等多种渠道收集数据。在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 9.0的辅助下,对这些多元的质性数据进行编码和聚类,并从多角度进行个案内与跨案例分析。最后基于编码结果,通过教师在共同体中学习和成长的故事呈现和讨论主要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参与教师在共同体中经历了以三维对话为中介的内外调节学习过程,包括心理和社会两个层面以及计划、控制和评估三个阶段。在心理层面,共同体教师的科研学习通过六种学习调节策略而实现。首先是计划阶段的“群体效能策略”、“代入策略”,其次是控制阶段的“挪用策略”和“协同策略”,最后是评估阶段呈现的“参照性评价策略”和“适应性反应策略”。在社会互动层面,共同体教师在上述三个学习阶段中,通过在与项目、与同伴或导师、以及与自我这三个维度上进行的知识性对话、沟通性对话和反思性对话,从而实现科研学习的社会互动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建构了包括心理调节和社会互动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PART学习共同体教师内外调节学习模型。第二,参与教师的教师研究者成长体现在其学习动机、科研素质和教师研究者身份认同这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在学习动机方面,不同教师的学习动机呈现出持续较强、由强转弱、持续较弱三种不同类型的变化,而教师学习动机的强弱持续性变化是教师个人内在需求和共同体环境互动的结果。在科研素质方面,教师科研心态、科研知识与能力、科研实践等科研素质均有正向的变化,其中以科研心态的改善最为显著。在更深层次的身份认同方面,教师表现出对自己和对教师职业的观念变化,然而由于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教师与共同体的互动程度和结果存在差异,最终他们的教师研究者身份认同发展呈现出四种不同的轨迹:边缘参与、初步成长、走向成熟和临时偏离。正是教师作为全人在上述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体现了其教师研究者的成长过程与结果。第三,参与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为教师研究者的专业学习过程与结果主要受四类因素影响:个人特质因素(科研基础、职业阶段、兴趣需求、家庭环境、个性志向)、学习共同体特有人际关系、学校行政政策(考核制度、晋升制度)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求同文化、圈子效应)。其中,个人特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教师在共同体中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程度。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理论方面,本研究突破了已有研究将教师学习心理与社会学习过程相分离的局限,基于数据分析建构了一个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取向下的PART学习共同体教师内外调节学习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教师个人学习心理与社会互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深化教师学习和学习共同体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有两项重要探索和创新,一是开发了如概念导图、故事线等工具,拓宽了数据收集手段;二是采用叙事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教师研究者成长过程,其研究过程和成果有助于研究者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中的PART学习共同体在互动方式上有所创新。该项共同体突破了以往聚焦课程改革或行动研究的实践形式,而强调共同体中教师三维对话沟通过程。这对促进教师合作文化形成,以及提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