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贸易壁垒不断削减和全球买方市场逐步形成的宏观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贸易结算支付方式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信用证等传统贸易结算方式所占份额日益减少,赊销(O/A)和承兑交单(D/A)等信用销售方式越来越盛行。保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结算方式,集贸易融资、账务管理、坏账担保和账款催收等功能于一身,为销售商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服务和风险防范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1985 -2005年,保理机构数量增加了5倍, 2005年达到1066家;2006年全球保理业务量为1.13万亿欧元,比1985年增长了216倍。保理在国际范围内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开展范围有限,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保理业务发展严重滞后,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发展迅猛,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7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二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呆坏账正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至今累计发生的海外逾期应收账款已超过1000亿美元,外贸企业急需引入有效的结算方式规避风险;三是2006年我国内地保理业务量为143亿欧元,仅占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8‰;四是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深入,我国保理主体将面临外资保理商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2007年5月,首届国际金融保理与中国进出口经济安全全球峰会暨国际保理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让国际保理业界聚焦中国保理市场。因此,深入探讨我国国际保理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国内贸易市场运行环境的特殊性,本文仅对国际保理业务进行研究。本文以全球视角,利用大量图表和数据客观分析了全球保理业发展状况,通过对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剖析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贸易企业对保理业务认知度不高;保理机构实务操作经验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保理主体单一;相关制度环境缺失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一是贸易主体应加深对国际保理的认识,积极转变观念;二是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保理业务水平,包括确保保理业务的相对独立性、打造自身保理品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正确定位国际保理业务的目标客户,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交换网络;三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必须改变我国保理主体单一的局面,形成保理业务开办主体的多元化;四是建立和完善发展保理业务的外部环境,维护国际保理市场的经营秩序,包括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国际保理业务开展的法律制度环境,建立适应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监管体制。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国际保理业务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认识,并给开展保理业务的相关商业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文章在引言部分提出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国际保理的概念、类型、功能、运行模式及竞争优势;第二部分通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了全球和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国际保理发展的严重滞后性;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和核心,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剖析了我国国际保理滞后的原因,即存在的问题,第二层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式,立足国际保理的内涵和优势,重点从保理的微观主体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探讨了我国开展保理业务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保理研究在我国刚刚兴起,于立新撰写的《现代国际保理通论》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阐述保理业务的论著,在仔细研读此书的基础上,作者参阅了有关国际保理的大量论文和研究报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在传统商业银行研究角度之外,提出了将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引入保理市场、建立多层次保理市场的崭新观点;二是大量引用了FCI等机构最新报告中的数据,增强了研究分析的时效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文献、数据资料有限,导致实务操作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对策建议方面尚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由于国内对制约我国国际保理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出于文章篇幅考虑,本文对这部分未展开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