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四川丘陵旱地套作小麦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四川丘陵旱地套作小麦适宜播期,2012-014连续两年,以四川省主推品种绵麦367(2012/2013)、川麦55(2012/2013)、川麦104(2012/2014)、蜀麦51(2013/2014)为材料,在2012/2013年设置6个播期:10/18(S1)、10/23(S2)、10/28(S3)、11/2(S4)、11/7(S5)、11/12(S6);在2013/2014年设置5个播期:10/14(D1)、10/21(D2)、10/28(D3)、11/4(D4)、11/11(D5),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小麦生育期间光温水条件、群体干物质生产、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小花开花结实、籽粒灌浆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随播期推迟,小麦各物候期相应延迟,生育历程改变,播种-拔节期延长,而拔节-开花期缩短,开花到成熟期的天数减少,全生育期的天数减少;随着播期每推迟5-7d,收获期提前1-5d,早播较迟播提前7-12d收获。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由于生育进程不同,生育期内光温水资源分配不同。随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小麦从播种-拔节、拔节-开花这两个阶段的光温水资源在各播期间的变异较大,其中以早播的光温水资源较好。2、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重及群体干物重有显著的影响。开花期及成熟期,早播条件下单茎的物质生产迅速,单茎重最终表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在群体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以晚播较少,拔节后播期间差异拉大,到开花期及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S1>S2>S3>S4>S5>S6,说明晚播不利于小麦群体物质积累。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株高及穗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品种及播期对小麦群体茎蘖动态有显著影响,小麦群体的茎蘖动态均为单峰曲线,均在拔节期左右达到最大值。品种间以蜀麦51的分蘖力和成穗率较川麦104高;早播或迟播都不利于小麦群体分蘖的发生,其中以D2、D3播期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均仅有50%左右,其中以D1最高,而D3最低,只有46%能够成穗。不同播期条件下,分蘖发生叶位和发生率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分蘖发生叶位越低,早播下一级分蘖发生在第1-5叶位,主要集中在第2-3叶位,晚播一级分蘖发生在1-3叶位,主要集中在1-2叶位,二级分蘖在各播期下发生概率均低。四川小麦分蘖只有一级分蘖能够成穗,随着播期的推迟,分蘖成穗叶位数比发生叶位数减少,其中只有第1-4叶位的分蘖能够成穗,第5叶位与二级分蘖都无法最终成穗,其中T1成穗率最高,约30%,T4的成穗率最低,约2%。4、较早熟的川麦104幼穗分化进程明显快于蜀麦51,到四分体期川麦104比蜀麦51快7-20d。不同播期间幼穗分化进程随播期的推迟表现为,进入幼穗分化各时期的时间延后,播期主要影响二棱期、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经历的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都减少,过早或过迟播种都使得退化小穗数增加。小花分化数和可育小花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51%以上的小花败育。不同部位小花结实粒数呈“单峰曲线”,在第5-14个小穗时达到峰值,第1-2个小穗几乎不结实,以第5-14个小穗小花的结实情况对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平均结实3.4粒。早播下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延长,活跃灌浆期(D)也延长,早播降低了渐增期的灌浆速率(R1),但提高了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快增期、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5、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减少。有效穗和穗粒数受播期影响的变异系数最大,千粒重播期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贡献率的大小表现为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试验研究认为,四川丘陵旱地小麦适宜的播期是10.18-10.28,在这一时间段播种,小麦前期分蘖发生率高,成穗数较多,小穗和和小花分化数也多,结实粒数多,同时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长、活跃灌浆期长,避开了后期的“高温逼熟”,粒重大,产量三因素构成协调,产量高。
其他文献
为研究武夷山脉鱼类多样性流特征,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该山脉西坡由北至南的武夷山、马头山、赣江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鱼类的生物多样性。由物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是广西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学院建设了设备完善的茶叶综合实训中心.在茶叶专业的课程中,教师借助实训中心各个实训室进行情境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开花后10~15天左右形成可溶性谷蛋白,先出现的是低分子量谷蛋白,再出现HMW谷蛋白。随籽粒生长积累水平呈上升趋势,25天时谷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但品种间的积累强度、最大值和最终水平不同;籽粒灌浆过程中先出现较低分子量的HMW谷蛋白,再形成更高分子量HMW谷蛋白。 不同HMW-GS组成的春小麦开花后15天左右出现HMW谷蛋白,具有7+9和2+12亚基组成的新克旱9、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