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古典诗歌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虽历经几千年的流淌,但仍旧富有生命力。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还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着教育价值的古典诗歌理应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当前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笔者从转变观念入手,积极利用古典诗歌相关理论来指导初中古典诗歌教学。在中国古典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虽历经几千年的流淌,但仍旧富有生命力。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还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着教育价值的古典诗歌理应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当前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笔者从转变观念入手,积极利用古典诗歌相关理论来指导初中古典诗歌教学。在中国古典诗论中不乏出色的诗歌批评理论,其中,钟嵘的《诗品》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钟嵘在《诗品序》所提出的“滋味说”包含着丰富的诗学内涵。然而,钟嵘的“滋味说”有着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还须不断丰富和发展。此后,晚唐的司空图、宋朝的严羽以及清朝的王士禛对钟嵘的“滋味说”进行了发展,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因此,本文从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入手,将经过丰富与发展的“滋味说”引入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旨在为当前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梳理了“滋味说”的起源以及“滋味说”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紧接着从诗歌形象、情感、语言、意境以及艺术表现手法这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司空图、严羽以及王士禛的诗学理论对“滋味说”内涵进行论述。第二章阐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与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滋味说”对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则是分别从教师的古诗教学与学生的古诗学习两个层面来阐述当前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四章从把握诗歌要点与营造“滋味”课堂两个方面来阐述“滋味说”指导下的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为改善当前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其他文献
纪录片的创作主题是以真人真事传达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纪录片《黑暗中歌唱》以残疾人为题材,更进一步凸显了纪录片的创作主题。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纪录片的研究现状、残疾人纪录片的特点进行描述,作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第二部分探讨纪录片《黑暗中歌唱》的主题价值,分别从艺术价值、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梳理了纪录片的主要情节,也让我们尽可能认识纪录片的主角。第三
随着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我国高校职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2017年起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民办高校职称自主评审成为现实可能,这对民办高校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2012年底,福建省就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2013年起,福建省民办高校开始实行职称自主评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改进空间。本文围绕福建省民办高校职称自主评审困境及对策展开研究,
随着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政府大力施行“减负”政策,促使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校外闲暇时间。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的春笋般飞快发展。校外培训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办学资质良莠不齐,办学的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这类问题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教育及社会的发展。政府应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的监管及管理,以确保中小学的学生可以接受到合格的校外培训质量。本文以福
广播剧的结构一直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公式化的法则,它对结构的特殊要求,是由它的艺术表达手段的特殊性来决定的:广播剧的叙事内容都是通过声音的元素来体现。整部作品情节的铺开都是通过声音来带动叙事时空的转换与衔接,而处理好衔接,不仅能使整部剧显得流畅、自然,还关系到整部剧的主题以及人物的表现。广播剧《叶落归根》主要以叙事时空转换与衔接的方式,来演绎出沈耀初先生生命轨迹的寻根之旅。本文主要通过该毕业作品的具体
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终身教育意识的兴起,对干部职工知识教育培训的重视,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市场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非学历继续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特性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带来了
广播拥有近百年的历史,百年来的发展与求索,不断丰富着广播形态。而广播剧,是以广播戏剧为特征的广播文艺的表现形式,以配音的方式进行剧情演绎。在这个视觉传播的时代,广播剧虽然没有视觉画面的刺激,但演播者依旧能够依靠声音来传递情感,讲述故事。相较于影视作品而言,广播剧的独特之处在于播放载体便携易得。无论是开车、做饭、亦或是运动,在受众的生活中,它都能进行有效传播。突破了视觉的限制,解放受众的双眼。在众多
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也随即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等新特征,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靠单一部门、某种手段的传统调解己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增强政府对社会纠纷的回应能力,满足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解纷需求,破解基层社区调解资源“碎片化”难题,各地纷纷开展对“大调解”的实践探索。本文从“目标—过程—主体”三个维
人物形象的塑造,几乎是所有文艺创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塑造的成功与否关乎着一部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低。纪录片也不例外,根据创作题材与创作意图的不同,如何把握好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从而塑造出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是每一个纪录片制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当下纪录片的创作中,过于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尤其是不能符合年轻人的口味。ACG文化,又称二次元文化,作为当下热门的新兴文化,备受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发生着变化。面对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及其要求,面对个性张扬、内心复杂、思想活跃的95后、00后大学生,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需求,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工作形式、育人模式、评价体系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传统的“科层式”、“教练式”管理伦理模式对于当前学生群体已不再适用,难以激发他们
网络媒介成为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渠道,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由于通讯需求、物质补偿和网络设备价格低廉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可以接触网络媒介。在网络媒介迅猛发展的时代,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媒介接触的现状如何?网络媒介的使用是否会对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探寻网络媒介使用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