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华法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血浆NT-pro-BNP水平、六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华法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保护作用,为更有效、更安全的使用华法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1月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且有华法林适应征的患者200例,入组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如同意华法林治疗则为华法林组,反之则在对照组。华法林组共有99例,男52例,女47例,年龄27-85岁,平均(69.44士10.27)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49例,Ⅳ级41例;对照组101例,其中男53例,女48例,年龄28-87岁,平均(69.18士9.68)岁,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52例,Ⅳ级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及吸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基础治疗以及常规抗心衰治疗,华法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片(控制INR在2.0-3.0之间)。入组时及治疗三个月、六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下列指标的变化情况:1、NYHA心功能分级;2、6分钟步行距离;3、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4、心衰标志物的定量检测(NT-proBNP);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6、观察期间的心衰再住院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疗效判断: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治疗后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的为无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Levene检验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果方差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及非正态计量资料行秩和检验;以P<0.05定为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华法林组与对照组在入组时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心衰标志物的定量检测(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心衰标志物的定量检测(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上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示:华法林组在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心衰标志物的定量检测(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华法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等临床疗效方面,华法林组总有效率为79.8%,对照组为67.4%,华法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所有患者中,华法林组死亡患者10例(10.1%),对照组死亡患者14例(13.9%)(10.1%VS13.9%,P=0.275);华法林组心衰再住院患者9例(9.1%),对照组心衰再住院患者16例(15.8%),(9.1%VS15.8%,P=0.10);华法林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0例(0%),对照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0.9%),(0%VS0.9%,P=0.505);华法林组非致死性中风患者1例(1.0%),对照组非致死性中风患者3例(3.0%),(1.0%VS3.0%,P=0.318);华法林组严重出血患者1例(1.0%),对照组严重出血患者0例(0%),(1.0%VS0%,P=0.495);华法林组外周血栓患者0例(0%),对照组外周血栓患者1例(0.9%),(0%VS0.9%,P=0.505);华法林组肺梗塞患者0例(0%),对照组肺梗塞患者1例(0.9%),(0%VS0.9%,P=0.505)。4、华法林组发生总栓塞事件2例(2.0%),对照组发生总栓塞事件10例(9.9%)(2.0%VS9.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华法林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华法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华法林比抗血小板药物在降低总栓塞事件方面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华法林治疗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华法林的规范使用安全有效,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