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了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到改革的“深水区”。课程改革必然要体现和见效于“改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发展任务”中也明确指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想的课程目标需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加以实现。日本教育家斋腾喜博曾说过,“提问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的实现都集中体现在课堂提问上,课堂提问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优化,试图架设新理念与具体实施过程相连接的桥梁,这不仅对丰富课堂教学理论、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对增强课堂时效性、推进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转型、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课堂提问的相关分类及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选取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创新改革意识的F老师作为协同行动研究对象,并针对其所在班级进行优化课堂提问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确定该班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针对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理论,与F教师协同展开三轮循环行动研究。每一轮螺旋循环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四个基本阶段。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研究者针对该班课堂提问的现状,就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与F老师进行课堂提问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具体实施并观察行动效果。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研究者根据前一轮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效果,进一步从情感领域的五种层次与F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优化整合,分别从营造良好的课堂对话氛围,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以及提供良性的教学反馈三方面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前两轮对课堂提问的不断优化改进,F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认知和情感领域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原有重知识讲授,轻情感关注的课堂也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在第三轮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大胆尝试提出指向促进学生思维素养发展的“学—问”课堂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与F教师进行最后一步的课堂实践和改进,并通过对该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随机访谈和对F教师深度访谈了解此轮行动研究的改进效果。 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本研究认为转变教师提问观念是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课堂提问的最终归宿。最后,研究者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三方面的变化提出优化建议,即通过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来优化课堂提问的结构;通过转变师生提问观念来确定课堂提问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