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方支付是随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交易模式,主要使用于网络交易。其特点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买方和卖方的中介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为双方暂时保管货款,进行信用担保,起到保证作用,并在交易的过程中对交易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以保障交易过程中货物的质量和交易的诚信。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网上交易中的支付问题,屏除了交易双方的顾虑。在电子商务中,由于买方和卖方的交易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一致,资金和货物的转移是分离的,信息也不对等,所以双方都不敢盲目信任对方,常常导致电子商务无法正常进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好解决了这一安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欺诈行为的发生,使网上交易得以顺利的进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交易模式,第三方支付在我国更是一种新出现的交易方式,现行法律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定位不是十分清晰,我国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立法也十分匮乏。在专门性的法律出台之前,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一直使用用银行法方面的法律进行规范,国家在立法方面也是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三年之后,于2010年6月出台了专门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紧接着于同年9月21日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具体规范《管理办法》的实施。研读《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内容,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问题也不容置疑。这两部法规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法学界还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定位,支付过程中各方的法律地位,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适用法律,以及如何对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等等方面,都需要专家学者提出立法对策和建议,以达到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目的。本文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以及支付过程中参与各方的法律定位及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意义,发展状况,监管模式,重点论证了这些实际问题在我国现行立法背景下实行的条件,提出了借鉴国外的立法成果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除引言与结论部分外,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概念以及基本理论问题,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义出发,简要阐述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进而论证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现行国内外立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必要性,以及现行立法的利弊,分析现行立法的不足。第二章剖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法律特性,指出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是简单的中介服务,而是从事支付和结算的非金融机构。并且对第三方支付过程中参与各方的法律定位进行了解读,分析其监管途径。第三章简述第三方支付平台常见的三种交易模式和典型案例。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例子,分析它们的交易模式和流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遇到的问题。把它们同国外类似的支付平台PayPal进行比较,吸收先进经验,促进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第四章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中可能遇到风险和后果,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行业经营风险、监管政策风险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症结,从各个方面进行法律思考,以求找出问题。第五章是针对上一章提出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以期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立法建议。这些方案着力于平衡风险的承担,保护各方的利益,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在本文的结论中,笔者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新型支付模式和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指出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产生时间不长,但是作用巨大,和电子商务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然后,笔者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未来和监管立法的前景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