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小说家之一。《八月之光》这部被称为其里程碑式的杰作是福克纳创作的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最著名、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1932年小说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美文学评论家开始从各种角度解析这部作品,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福克纳在其接受诺贝尔奖时进行的致词中提到值得一个作家密切关注和深入挖掘的是“心灵深处的、永恒的真理——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他的这一信念在《八月之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书中的莉娜·格鲁夫,拜伦·邦奇等几个角色身上时刻显现着人类美德和人性善良的光辉;与此同时,乔·克里斯默斯,珀西·格雷姆等另外几个角色所反映出的人类恶行和人性邪恶则被福克纳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篇论文旨在结合文本分析人物身上暴露和潜藏的善与恶,从而使读者坚信善良之光的永恒。
除了作家、作品简介和结论外,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福克纳本人的善恶观以及其观念在作品中的反映。第二章从书中人物的家庭、爱情、死亡以及主角克里斯默斯的追求自我之路四个方面来剖析善与恶在各个人物身上的体现。第三章通过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20世纪初美国南方的社会矛盾以及其对人物产生的影响来挖掘人物的行为表现出的善与恶。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得出“邪不压正”的真理亘古不变的结论。
福克纳是一个偏重写恶的作家,然而他对恶的描写是为了使人们对恶产生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坚定对善的追求。通过这部小说,福克纳充分表明了人类生活中的希望。人性的善良没有消失和屈服,它必然会战胜邪恶,依然像一束亮光一样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而人类也只有在善的指引下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