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是我们识别他人情绪,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能力,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共情缺陷与存在社交障碍的各种精神疾病,如自闭、焦虑、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催产素,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对于人类社会行为与情绪加工有着十分广泛的调节效应,有研究发现催产素能提升共情能力。目前催产素影响共情的机制,尤其是所涉及的神经机制,尚不明朗。本文通过三个研究,分别从行为、电生理以及脑机制方面探讨了催产素调节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相应表现。情绪识别,作为认知共情的一项重要测量指标,在认知共情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实验范式以及被试特质的影响,催产素影响认知共情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大量研究发现催产素能提高情绪识别的正确率,但是针对不同的情绪,这一效应尚没有一致的结论,其背后涉及的机制也不明确。眼动实验发现催产素会提高人们对眼睛周围区域的注意,而这可能是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的潜在机制。因此研究一通过修订版的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RMET)范式,采用被试间、安慰剂组对照的双盲实验设计,探索了催产素对仅包含眼睛区域的中国情绪面孔识别能力的影响,试图揭示催产素影响认知共情的机制。结果发现催产素能选择性的提高男性被试对男性高兴面孔的识别正确率,而降低他们对女性悲伤面孔的识别正确率,这主要是由于催产素增加了男性被试将悲伤女性面孔知觉为愤怒情绪的错误。另一方面,催产素延长了对男性高兴面孔的反应时间。由此推测催产素可能通过调控对眼睛区域情绪信息的感知影响了认知共情。先前使用欧洲男性人群作为被试的研究发现催产素能提升情绪共情,而对认知共情没有影响。研究二中,通过在中国人群采用相同范式Multi-dimentional Empathy Task(MET),来研究催产素对情绪共情的影响是否具有跨文化性。在一个组间设计、安慰剂组对照的双盲实验中,首先在行为上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即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催产素只促进了情绪共情,而不会影响认知共情。随后,在另一个单独的实验中,通过核磁共振以及皮肤电技术,采用同样的范式,考察这一过程的神经机制。脑成像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催产素在行为上促进情绪共情的效应与其对杏仁核的抑制作用相关,同时发现在情绪共情过程中催产素,相比安慰剂组而言,增强了皮肤电的生理反应。而催产素在情绪共情过程中对杏仁核的抑制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受到被试自闭特质的影响。因此研究二实验结果表明中国人群在MET范式下,催产素仅促进了情绪共情,同时这一效应伴随着催产素抑制杏仁核活动,并在皮肤电反应中得到了证据支持。综上所述,这两个研究采用行为、电生理以及脑成像技术,分别探讨了催产素对共情的调节效应,发现尽管催产素在RMET范式中会选择性促进高兴情绪的识别,降低悲伤情绪的认知,而在MET范式下,催产素对认知共情没有影响,且这一效应不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催产素可以作为一种潜在药物用于具有社交障碍的群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