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氯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性质稳定,有很强的化学惰性。四氯化碳若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氯自由基,一个氯原子可破坏10 万个臭氧分子。目前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于1987 年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制订相关政策来保护臭氧层物质。四氯化碳作为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其向大气的排放量必然要受到严格控制,因此四氯化碳的转化和破坏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破坏四氯化碳的途径主要包括催化加氢制氯仿、高温焚烧破坏、缩合制备四氯乙烯等。催化加氢法缺点是催化剂成本高,利用率低,对反应设备腐蚀严重;高温焚烧处理后的尾气中含有光气,会引起二次污染;制四氯乙烯,条件要求苛刻,成本高。其它的处理方法如微生物法、光降解法等都不适用于工业生产。对四氯化碳进行无害化探索研究,选择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四氯化碳碱处理法最终得到的产率不超过40%,且成本高,产物附加值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本论文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采用一种新颖的合成路线使四氯化碳和硫磺在常压下高温反应,产物只有二硫化碳和氯化硫,无光气和其它长链化合物产生,比较有利于工业生产。目前国内外从事此研究的人甚少,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设计了气液反应过程和气相反应过程,并优化了实验条件。用气相色谱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最佳的分析条件。在气液反应探索实验中,首先确定各影响因素对四氯化碳转化率的影响,包括反应温度、硫磺与四氯化碳的摩尔比、四氯化碳的流速、催化剂等因素,并设计了正交实验,确定较合理的反应工艺为:反应温度400℃,四氯化碳的流速0.2g/min,硫磺与四氯化碳的摩尔比12∶1,选用铁粉和玻璃填料复合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气相反应的研究,硫磺和四氯化碳的蒸气进入自制的盘管反应器中反应,改变各因素的参数,考察四氯化碳转化率的变化,并设计了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反应温度550℃,硫磺与四氯化碳的摩尔比12∶1,反应时间25min。高温常压气相反应是本论文的闪光点,最终得到的四氯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