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以麦芽糊精和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对羟丙基麦芽糊精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的初步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对以麦芽糊精为原料的直接法制备羟丙基麦芽糊精的工艺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对反应取代度影响最大,反应时间次之,然后是环氧丙烷用量, NaOH用量对反应影响最小,制备最佳工艺: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8小时、环氧丙烷用量为12%、NaOH用量为1%。对直接法制备不同DE值的羟丙基麦芽糊精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羟丙基改性后的麦芽糊精,相对于原麦芽糊精,其透明度及透明稳定性增加,且随着DE值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凝沉性降低,且随着DE值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吸湿性增加,且随着DE值的增加,吸湿率越高;冻融稳定性增强,且随着DE值的降低,效果越明显;但相对分子质量和粘度变化不大。对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间接法制备羟丙基麦芽糊精的工艺研究表明,加酶量对酶解反应影响最大,其次是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酶解反应影响最小。酶解得HPMD200、HPMD150、HPMD100和HPMD50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都均为90℃,反应时间均为35min,加酶量分别为120U/g、60U/g、30U/g和12U/g。对间接法制备不同取代度以及不同DE值的羟丙基麦芽糊精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羟丙基改性后的麦芽糊精,相对于未改性的麦芽糊精,其透明度及其稳定性增加,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和DE值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凝沉性降低,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和DE值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冻融稳定性增强,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和DE值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吸湿性增加,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DE值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不大。从工艺与成本上考虑,在直接法制备羟丙基麦芽糊精的过程中,由于麦芽糊精与环氧丙烷均溶于水,未反应的化学试剂难以与麦芽糊精分离,需要用大量的无水乙醇洗涤;而间接法则易于分离与洗涤。与直接法相比,节约成本。因此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间接法要比直接法更好。对间接法制备羟丙基麦芽糊精的工艺过程进行了工业设计,包括对主物料羟丙基麦芽糊精作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以及工艺流程图和平面设计图。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