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High-Speed Railway,以下简称“高铁”)是一种新型快速的运输方式,在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首条高速铁路,即东海道新干线,对“太平洋经济带”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也开始发展高铁。高铁给沿线城市或地区在各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被越来越多地研究和认识。中国的高铁建设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在2008年开通了京津城际铁路,时速超过200km/h,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高铁时代,此后,中国开始了高铁大规模建设的时期。2008年《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长沙作为中国中部的一个普通省会城市,2009年底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长沙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长沙作为武广高铁和即将开通的沪昆高铁的交汇枢纽站,必然会受到高铁的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在高铁对客流分担率及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使用客流分担率的Logit模型,计算武广高铁沿线各城市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在武广高铁沿线各城市间不同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的计算结果中,在距离小于300公里的短途内,整体上而言,高速公路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在距离300到800公里的两个城市之间,高铁在各方面更受乘客青睐;在开通了航线的武汉-广州段和长沙-广州段,民航的比重最高。依据计算结果,认为高铁对长沙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区位改变、货运能力释放、经济腹地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民航业的竞争-合作关系调整等。本文认为,高铁的开通,对长沙的交通区位提升作用明显;吸引了大量客流,从而释放了普通铁路的货运能力,促进了货运的发展;新型快速的交通运输方式缩短了沿线各城市的时间距离,增强了空间可达性,扩大了长沙市的经济腹地范围;长沙市的产业结构也因高铁的开通而得到优化升级,特别在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进步显著,导致投资量增加,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除了上述正面影响外,高铁的开通还有长沙的人才流失、重线的民航受到冲击等负面效应。最后,就如何放大高铁对长沙市的正面影响、减少高铁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