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我国监测最久、资料最完善的一条冰川,在我国冰川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1号冰川开展了众多观测项目:如冰舌末端变化、冰川面积变化、冰川运动速度、冰川储量变化等,并分析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基于物质平衡数据研究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结果的可靠性受制于测杆杆点的数量和测量精度,因此利用物质平衡计算冰川储量变化存在不足。冰川雷达测厚因山谷冰川地势陡峭很难全部覆盖整个冰川,利用空间插值方法估算冰川储量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本研究是基于1980年—2006年的冰川表面实测高程数据,分析了1号冰川冰面高程变化。利用1986年绘制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和2号冰川地形图,计算出1986年1号冰川的厚度及储量,详细分析了冰面高程及冰川储量变化。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区25年间冰面高程减薄了18.53m,平均每年减薄0.74m。1号冰川东支冰面高程变化最大值是海拔3724m的冰舌末端和海拔4053m的冰川积累区,1号冰川西支冰面高程变化最大值是海拔3972m和海拔4076 m的冰川积累区。1号冰川西支冰面高程变化量大于东支冰面高程变化量,冰面高程变化受气温变化影响明显。研究表明冰面高程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冰川除了因气温上升造成冰面高程下降外,冰川运动将积累区的冰搬运到消融区,在积累区冰面高程为下沉流,在消融区为上升流。2)冰川储量变化主要表现在冰面高程变化和冰川面积变化。1号冰川从1962年至2012年冰川面积减少了0.31km2,冰川面积年均退缩率为0.32%,平均每年减少0.006km2。分析认为冰川面积变化主要发生在消融区,冰舌末端退缩对冰川变化贡献不明显,冰川面积减少主要发生在海拔4035m以下。3)基于1986年绘制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和2号冰川地形图,得到1986年1号冰川东支3900m厚度最大为132.564m,西支4055m厚度最大为129m,冰川消融区平均厚度为68m,冰川储量为0.0758km3,1981年—2006年1号冰川储量减少了0.0210km3,冰川储量减少了25.7%,冰川储量年均退缩率为1%,冰川储量变化较冰川面积变化敏感。冰川退缩主导因素是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物质平衡线上升,冰川积累区比率下降,冰面反照率下降,冰川吸收的能量增加从而引起冰川加速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