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开埠后福州港的贸易发展及其与腹地之间经济变迁的互动关系,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寻了闽江流域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制约因素。在第一部分的绪论中,我们主要介绍与本文相关的一些学术概念、确定研究的区域和时间断限、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历史、使用的资料、方法及研究意义。同时,简要论述近代以来福州港及其腹地展开活动的历史舞台,即经济变迁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勾勒了福州港贸易的历史进程。我们将其分为两部分叙述,其中1861年以前因历史统计资料的限制,只能以文字描述为主。在本部分中,我们主要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予以补充和纠谬。在后一部分中则主要通过海关贸易统计进行量化分析。在这部分中,通过对海关进出口主要货物——进口的鸦片、布匹、洋杂货、土杂货和出口的茶叶、纸、木材——的归纳整理,我们得以明了福州港主要贸易商品的发展历史进程;通过进口商品销售地和出口商品来源地的分析以明了福州港的大致腹地范围。同时,在本部分中,我们提出史界较少关注的洋货进口作用两面性的问题,并对影响贸易的因素作了一定阐述。在第三章,我们主要以“开埠为什么没有造成腹地经济的起飞”为学术关怀,主要探讨制约福州港贸易的环境因素。通过对福州城本身商业环境的考察,通过对福州港与其腹地间商品运输的主要渠道——闽江——运输环境的考察,指出不但福州没有为腹地进口商品的销售和出口商品的外销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限制了福州港的进出口贸易,而且闽江恶劣的运输环境,也阻碍了商品的流通。而当时的福建地方政府的政治治理又趋于失灵和无效,从而无法突破环境的制约而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市场、商人、制度在福州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文中对市场变化对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外商人对商权的争夺以及商业制度对进出口贸易影响诸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考察。其中在茶叶的出口贸易问题中,我们探讨了市场、公会、制度在茶叶贸易中的作用,提出了不少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观点。在第五章中,我们主要依靠清代以来的方志,详细考察了开埠前后腹地地区各县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农家经济状况的变化,以探求开埠对内地的影响。文中指出,开埠后在闽江流域形成了新兴商埠与传统农业并存、手工业鲜有改良、商业鲜有实质性发展的状况,因此开埠对闽江流域内地的影响甚低。但同时也指出,腹地人民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日趋加重的历史事实。第六章给读者提供了几个探讨政府与区域经济近代化的关系的实例。在文中我们指出政府的两面性问题,以及政府治理的失灵、政治决策的失策对地区经济近代化中的影响至大。论文第七章主要是通过以上各章的论述,从中就本区经济发展中环境、制度和政府的关系进行总体的考察。这是对本文予以升华的部分。最后的结论主要是从历史中探寻经验,指出目前福州港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福建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切而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