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印染废水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高色度、“三致”毒性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印染废水大量流入我国水体环境,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废水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高色度、“三致”毒性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印染废水大量流入我国水体环境,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处理法是实现染料废水处理的有效技术之一。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是目前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高速”厌氧生物反应器。纳米零价铁(nZVI)不仅可高效还原转化污染物,其腐蚀产H2过程还可作为厌氧微生物电子供体,从而偶联生物降解。本论文首先进行了EGSB反应器的启动工作,将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按质量比100:5:1配制成营养液,以驯化EGSB反应器中的厌氧污泥,经90d后系统稳定运行,EGSB反应器的COD降解率保持在90%以上;接着分别开展了两种生物电化学强化厌氧生物处理的研究:(1)采用纳米零价铁(nZVI)-EGSB反应器耦合处理印染废水,以活性艳红X-3B溶液模拟印染废水,单独nZVI和单独EGSB作为空白对照,考察了不同nZVI浓度、pH、初始X-3B浓度、温度等条件对该耦合体系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ZVI-EGSB耦合体系能有效去除印染废水的色度,在染料X-3B初始浓度为100mg/L,nZVI投加量为0.5g/L,pH6.0,30℃的条件下,48h以内去除率可达98.93%。该耦合体系脱色效果明显高于单独nZVI或单独EGSB反应器处理效果。(2)nZVI活化过硫酸钾(PS)系统与EGSB反应器联合处理印染废水,以活性艳红X-3B溶液模拟印染废水,考察了不同nZVI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nZVI-PS体系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nZVI浓度为0.2g/L时,nZVI-PS体系在60min的脱色率为96.68%;nZVI-PS-EGSB三者联合体系的脱色率可达99.38%。nZVI-PS-厌氧微生物三者联合体系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nZVI-PS联合体系。(3)针对EGSB反应器进行了初步的反应机制研究,取稳定运行的EGSB反应器中已驯化好的污泥,通过平板划线分离法,筛选出三种优势菌株,分别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曲线绘制、降解染料X-3B能力和nZVI-单种菌体处理染料X-3B效果的研究。
其他文献
在现代卫生填埋场中,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通过土工膜扩散,会污染填埋场下面的土壤和地下水。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中,衬垫系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压实黏土衬垫经常被用来作为
软件智能公司Dynatrace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期间,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在积极响应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服务需求变化,并借助Dynatrace软件智能平台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管理。 Dynatrace高級副总裁兼首席客户官Andrew Hittle指出:“我们许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已经习惯如何应对可预测的需求激增,例如零售商在节日或有新品发布时所遇到的需求上涨。但新冠肺炎疫情对需求的改变更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不适用有不确定因素存在的环境和现有的三支k-means聚类分析中并未避免传统k-means算法随机选择初始簇中心而导致聚类结果不稳定的问题,论文提出一种改进
废旧品乃“放错位置的资源”。新兴工程再制造对废旧品重新加以利用,在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贡献最为显著。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再制造品的国际化趋势将不可避免
为有效地提升图像去模糊的效果,论文在残差网络的基础上加入多尺度结构,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残差的图像去模糊算法。该算法由多尺度卷积单元级联而成,并采用残差学习策略提高网络性能。在伯克利数据集BSD500上进行训练,在Set5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这种基于多尺度残差的图像去模糊具有更强的复原能力,且对图像及其模糊类型、噪声水平等更具有稳健性,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
对于传统的图像匹配算法存在特征信息少、错误匹配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SURF算子和通过透视变换模型的图像配准算法。首先对传统的SURF描述符进行改进来进行特征点检测,然后用FLANN(Fast Library for 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s)搜索算法对检测出的角点进行粗匹配,再采用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s Consensus,RANS
近些年来,各种人脸检测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对于人们所关心的检测率和检测时间,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算法具有较大的优势,而AdaBoot算法则在检测率和误检率方面表现良好。论文立足于这两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运用肤色分割先将疑似人脸区域从背景图片中提取出来再交给AdaBoot分类器来进行人脸检测的方法,期望将肤色人脸检测算法与AdaBoot检测算法进行优势互补,产生一种算法,使其在拥有较好的检测率的
DBSCAN已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视觉处理及图像处理中的数据压缩和信息检索等领域。论文针对DBSCAN算法在数据分布不均匀时,使用全局阈值难以识别数据集中所有簇的问题,提出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