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中的男色消费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商业社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身体被“全面”开发,成为消费文化的主要符号和载体。男色消费作为身体消费的一种,因其逐渐增加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生产力越来越被关注。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中的男色消费现象进行分析,从人设建构、信息传播、流量变现三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男色消费的消费路径。“男色”消费的内容提供方通过构建人设、制造话题来抢夺消费者注意力。同时受众通过二次创作、围观等行为来制造社交媒体中的狂欢。狂欢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将通过直接变现和间接变现两种方式转化为真正的价值。
  接着文章就互联网传播环境中的男色特征进行了讨论。两性权力格局的不断变化,伴随着女性消费市场的扩大,也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也带来了新的变化——男性站在“被凝视”中心。新时期的男色消费在符号生产和传播渠道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媒介技术更是给男色消费的消费者带来了“沉浸式”体验。明星通过不在场的“虚拟陪伴”获得消费者的情感付出,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男色符号也带动了女性明星对该符号的积极使用,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媒介技术在男色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贯穿了男色消费的始终,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了消费的方式的同时也给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先机,促进产业良性持续发展。但媒介技术也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多重空间同质化、表达同质化、审美同质化等问题,阻碍了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重创了我国的原创精神,更造成了当代独立性的缺失。
  最后本文对男色消费中女性权利是否得到提升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在这场打着“女权”旗号的消费战役中,女性权利的提升是被媒介建构出来的虚妄,女权回归只是人们的错觉。女性在其中拥有的权利,不过是捕鼠器前的奶酪,其本质目的是引诱女性掉入消费的陷阱,女权在媒介中被过度夸大,甚至造成了女权标签的滥用,而这些行为将真正的女权越推越远。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对城市形象的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党报和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以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城市形象建构方面具有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城市形象广告版面不仅成为《人民日报》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运作模式,《人民日报》便成为城市管理者建构和呈现城市形象的权威平台。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为目标媒体,以其近十
学位
互联网时代,作为技术拥趸的同人粉丝,通过对流行文本的剪贴、挪用和重建,将流行文化的衍生作品发布于网络平台,不仅吸引了圈内粉丝的观看,而且以其多样、新颖的表现形态扩大了原文本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相关的本土研究多局限于对同人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及其表现形式中的对网络同人文的关注,少有对网络同人文化的全面梳理和对参与主体的关照。同人粉丝归属于粉丝群体,网络同人是粉丝文化的分支
学位
本研究以声音景观理论为切入点来探讨延安的声音,关注个体、声音媒介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声音研究来说,延安特定的时空背景提供了一个卓有价值的研究基点,它的独特性和典范意义,是在历史的横纵向的对比当中呈现的。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延安时期曾经寓居延安的文人所遗留下来的文本,作为本研究的文本材料。首先,本研究关注他们在延安获得了怎样的听觉体验,并从中探析延安声音景观的独特性的具体表现;其次,分析
学位
粉丝文化由来已久,而在2016年“直播元年”开启后,网络视频直播如火如荼,涌现出大量网络视频主播,一些个性鲜明,魅力独特的主播也就随之拥有了大量粉丝,成为视频直播平台偶像一般的存在。粉丝也纷纷围绕主播建立粉丝社群,并通过社群巩固群内人际关系,维护主播形象。本文主要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立足于网络视频主播与粉丝,以及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通过对互动的考察来分析粉丝对网络视频主播认同的产生与维系,
在全球文化不断流动、渗透的过程中,地方文化曾一度受到冲击与消减,由此产生的无地方性、同质化等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持续争论。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开始转向对于地方特色的重视,地方文化也逐渐呈现出崛起和扩展的趋势。当前,创造本土与地方的文化实践并将其纳入空间规划,成为城市更新与空间营造的重要方向。Localand坐落于西安市高新区大都荟商业综合体之中,其以本地文化为主题,
澳大利亚移民与边境保护部的“打工度假项目”自创立起就吸引了许多相关合作国家的年轻人们的加入,自2015年对中国大陆公民也开放了申请通道以来,以每年5000个名额的限制稳定邀请着中国大陆的年轻人们参与进来。在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之下,笔者认为不光只是因为各国政策的开放允许着各国之间的成员进行跨国生活实践,还因为正是人们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才促使并加深了全球化的进程。此外,自开放此类签证的申请以来,近几年想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对日本俘虏实行收容规训,培养对敌宣传人才的实验装置。通过课堂教学、自我省思、集会沟通、外宣工作等一系列的培养机制,实际承担俘虏思想、观念、认知重构的历史任务。换个视点,就传播文化而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场域,是延安形象乃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包括国际、国内剧场在内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七·七事变”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精神消费兴起,互联网内容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传媒经济发展迅猛,媒介平台强势崛起。在内容供给端,网络音频平台脱颖而出,生产出丰富多样的音频内容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收听体验,由此促进了内容付费的发展,丰富了传媒经济的形态。那么,付费音频内容是谁来生产?如何生产?谁来消费?  本文以传媒经济学的视角,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
学位
本文以历史语境学和概念史作为研究工具,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信息茧房”的内涵和背后的议题指向进行考察;结合概念提出者桑斯坦的生平、学术职业背景以及美国民主理论变迁和社会政治架构,来还原“信息茧房”的原始语境;在此基础上考察概念本土化过程中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技术焦虑与治理状况。研究发现:从学术史的角度看,“信息茧房”中“信息”之茧与李普曼和杜威在20年代就新闻与信息的相关论争一脉相承,既仅仅强调“信息”
学位
伴随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家庭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家庭的实体空间,而逐步延伸至网络中的线上虚拟家庭空间。特别是在贵州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大省,新媒体的影响力被赋予了更多样的意义,例如线上的虚拟家庭空间、网络家庭社群纷纷建立,打破了家庭成员离散化的局限并且这种超越时空的凝聚力促进少数民族家庭的情感维系,而家庭作为家庭文化与民族文化传递的重要场域文化的传递时刻发生着。  为了探析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少数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