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24日,山东省首个联盟标准——《纱线针织劳保手套》通过了专家审查验收,正式颁布。该标准是由临沂市质监局、平邑县质监局和平邑县手套协会联合起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劳保手套制造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劳保手套的舒适度、耐磨度、韧性以及防滑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发现诸多因为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使得树脂,也即手套的成品率大大下降,远没理想中的那么完美。其中包括的因素就有工作环境温度,材料成分,轧碾出来的成品树脂厚度,辊轮表面温度及其清洁程度等因素,这些不良因素会影响成品率,容易导致成品树脂厚度不均、结块、空洞等现象的发生。设备创新是促进产品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优化产业链,増强公司行业竞争力,促进公司继续向未来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为减少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的成品树脂瑕疵,决定改进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机器结构的改进以及对一线工人操作标准化)。本论文应运而生,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的理念,从六个不同方面对劳保手套机进行结构优化改进,文章还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与设计。为直观再现本论文对现有劳保手套机的机电一体化优化和改进,论文充分利用UG NX逼真的三维设计效果,从不同角度把改进后的结构进行展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论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