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相继提出金融深化理论以来,经济学家就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金融深化理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为分析和指导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理论之一。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学者也不断将金融深化理论应用于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对指导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国内的研究很少是从政府作用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笔者研究金融深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所有对金融深化的理论争论其实都是围绕着对政府作用的不同认识展开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实践的不同结果产生于不同的政府干预方式;中国的金融改革不可能排除政府作用参与其间。因此,从政府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的作用这一角度来考虑我国的金融改革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文章的安排上,在导论中首先比较了金融深化理论中两种主要的观点—金融自由化论与金融约束论在政府作用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引出了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即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第二章中,回顾了经济学说史上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之后,引入了一种截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的观点,即“市场增进论”,这种观点认为政府的恰当定位应当在于对市场机制的扩展。第二章主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金融深化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并试探性的提出了几个相关的原则。第三章首先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通过对我国目前的金融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一个金融深化的过程,但目前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仍然很低。接着对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模糊产权与单一产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虽然一直实行利率管制政策,但却并非是金融约束政策,而是通过模糊产权的存在为国有银行设租,以促进中国金融数量发展的过程,这属于一种政府增进型的政策。但随着中国的数量型金融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政策安排对金融的进一步深化又产生了明显的阻碍。最后一章在对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几种观点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深化必须采取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