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型公共治理形式,被人们称作协商治理,其理论来源于协商民主。目前,协商治理作为一种重要治理形式而得到青睐和广泛推广。协商治理直接形成公共决策或者为公共决策的达成提供依据。协商治理是一种民主治理理念的创新,不断满足着公民对于民主政治的强烈需求,使公民自治和政府管理完美结合。协商治理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政府自上而下的治理传统,使公民自下而上的治理油然而生。协商治理不仅具有协商民主的协商与对话精神,而且还强调民主的真实性与政策的有效性,赋予公民更加广阔的参政平台,是民主政治在公共治理中的重要体现。话语平等权是指在话语交往过程中,话语主体之间是平等的,他们的交往过程是不受强迫的。人不是孤立的活在世界上,只要人活在世界上,就必然与其他人产生联系,而最重要的联系就是话语联系。人与人之间进行话语交往时,每个公民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偏好的平等权利,也有对他人观点提出批评、建议的平等权利。就某一个议题,每个公民都有提出自己观点的话语平等权,也有经过审慎思考,理性评判他人观点的话语平等权。在这样的话语交往中,公民之间的话语交往不受任何外界强制力量的控制,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压迫和强制干涉话语主体的话语行为。在我国,民主政治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提法,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并不充分,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协商治理作为协商民主的一种新型治理形式,迫切需要打开治理局面,为民主政治的发展谱写新篇章。论文从协商治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话语平等权问题入手,从四部分展开对协商治理中话语平等权问题的探讨,找出影响话语平等权实现的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保障话语平等权实现的对策。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介绍了协商治理中话语平等权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论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协商治理与话语平等权的理论概述。在此部分,首先界定了协商治理和话语平等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总结了协商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并论证了协商治理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协商治理与话语平等权的内在契合关系,即协商治理内在要求话语平等权,话语平等权又是协商治理真正实现的保障。最后,从话语平等权在协商治理中的地位及价值两方面分析了话语平等权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协商治理中话语平等权的实现条件和制约因素。其中,公民理性和制度理性是话语平等权实现的先决条件。从公民、政府、社会三个角度分析了协商治理中话语平等权实现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有公民在话语平等意识和能力方面欠缺的影响,也有政府话语平等保障不到位的掣肘,还有弱势群体话语平等权社会资源匮乏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话语平等权的真正实现。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中之重,提出协商治理过程中保障话语权平等权实现的应对之策。此部分提出的对策主要是针对协商治理中话语平等权的制约因素提出的,包括培育现代公民、建立责任政府、平衡社会资源和推进依法治国四个方面。其中在培育现代公民方面,着力从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培育现代公民,以提高公民在协商治理中的话语平等意识和能力;在建立责任政府方面,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完善话语权益保障之策,平衡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系;在平衡社会资源方面,要实现促进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平衡;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要着力培育守法公民,同时还要积极打造守法政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协商治理中的话语平等权。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协商治理及话语平等权问题的延展课题。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协商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形式也日趋多样,协商治理中话语平等权也越来越受到尊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要使协商治理中话语平等权真正得到实现,还需要公民、政府和社会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