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肝胆湿热证患者肝纤维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及其炎症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慢性肝病肝胆湿热证患者25例为实验组(ACIG),男19例,女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例。实验组其中有10例患者(治疗组,男7例,女3例)给于清热利湿中药煎剂口服14天。对照组(CG),所有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男18例,女12例。所有入选病人均记录有关临床资料。分别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III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 的含量及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测定。其中血清PCⅢ、CⅣ、LN、HA、IL-1、IL-4、IL-6、IL-8、TNF-α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血清IL-10、TGF-β1、INF-γ水平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结果:实验组血清PCⅢ、CⅣ、LN、HA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0.01);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CⅣ、LN、HA的含量较慢性乙型<WP=4>肝炎患者有明显的升高(P<0.01)。治疗组服药后血清PCⅢ、CⅣ、LN、HA的含量较服药前有明显的下降 (P<0.01)。 实验组血清IL-1、IL-6、IL-8、TNF-α、TGF-β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IL-1、IL-8、TNF-α、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IL-6、IL-8、TNF-α、TGF-β1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升高(P<0.01)。治疗组服药后血清IL-1、IL-6、IL-8、TNF-α、TGF-β1水平较服药前有明显的下降 (P<0.05~0.01)。 实验组血清IL-4、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4、IL-10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血清IL-4水平较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4、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有明显的下降 (P<0.05~0.01);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4、IL-10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显著的下降(P<0.01)。治疗组服药后血清IL-4、IL-10水平与服药前相比较有明显的增高 (P<0.05~0.01)。 实验组血清INF-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的下降(P<0.01);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NF-γ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下降(P<0.01)。治疗组服药后血清INF-γ水平与服药前相比较有明显的增高(P<0.01)。 <WP=5> 实验组血清IL-1、IL-6、IL-8、TNF-α、TGF-β1的含量与PCⅢ、CⅣ、LN、HA的含量呈正相关,血清INF-γ水平与PCⅢ、CⅣ、LN、HA的含量呈负相关。 结论:1 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PCⅢ、CⅣ、LN、HA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随肝病的进展而加重。2慢性肝病肝胆湿热证患者机体内存在着炎性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3 炎性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肝纤维化的加重,血清IL-1、IL-6、IL-8、TNF-α、TGF-β1与PCⅢ、CⅣ、LN、HA同步升高;血清INF-γ持续下降。因此,前者为促进肝纤维化因子,后者为抑制肝纤维化因子。4 清热利湿中药可影响炎性细胞因子,并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