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及其演化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正处于大旅游时代,全国掀起旅游热潮,国民旅游意识普遍增强。上到中央政府下到地方乡镇都普遍意识到旅游业其强大的带动作用能有效地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是发展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重要优势产业。在我国,旅游业的地位和重要性陡然提升。另外,在地理学界文化转向的大势下,文化的重要性引起了地理学专家学者的重视,空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受到关注,文化空间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大重点。在这两大背景的影响下,文化空间理论除了用于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外,能否应用于一般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旅游地文化空间发展演化机理是否具有普适性,这充分需要实证案例为其提供佐证。案例研究将对旅游地文化空间理论和实证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文化空间和旅游地演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专家学者关于文化空间的定义,并界定了笔者关于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地文化空间演化机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文化生态论等相关理论,研究武汉市黄陂区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及其演化。文章的重心是以一个一般性的旅游地文化空间--武汉市黄陂区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为研究案例,在简要介绍姚家山概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姚家山文化空间的文化核心和特性,为后文研究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演化奠定基础。本文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功能维度研究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演化,从时间维度看,目前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经过了初期介入期、探索起步期、稳步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时间演化中,姚家山旅游区围绕“红色经典·绿色情怀”的文化特色,经历了一个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的过程,物质文化要素、精神文化要素、行为文化要素也随之发生了阶段性演化;从空间维度看,空间形态由初期文化节点少、文化轴线乱、文化场弱、文化域面小演化为当前文化节点众多、文化轴线清晰、文化场增强、文化域面成形的状态;在功能维度上,也由原先单一的生产生活功能演化为当下的生产生活与旅游功能兼而有之。研究表明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遵循旅游地文化空间演化的一般规律,且在演化过程中由保守封闭转向开放交流,展示本真性、活态性明显增强。在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演化研究中发现其演化主要受四大相关利益主体影响,即政府、旅游企业、原居民、游客,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演化是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影响的结果。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当前总体呈良性向前发展态势,在对其演化各个方面评析的基础上,提出珍重文化资源、遵循旅游地文化空间演化规律、兼顾相关利益主体三条指导意见,以便武汉市黄陂区姚家山旅游区文化空间继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其他文献
重视过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认知形成的内在联系作为线索,充分展现和经历其中的思维活动,使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探索知识,自主地学习,发展其探索创新的能力。数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若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省略,则会显得抽象,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展现教学过程,把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结合起来,因而更好地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普遍增长,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关注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旅游也成为居民物质消费以外的常态化需求。对于有出行计划的旅行者而言,旅游气候环境必
全球生产网络是经济地理学中全球化研究的理论前沿,是分析当前世界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均衡、不同尺度下政府、企业及相关行动者的相互作用对全球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
篆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篆刻学习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面向智能移动终端,运用移动多媒体及AR等技术,实现了平面和立体双重角度的篆刻学习,为移动端篆刻学习的发展提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结构不合理、城乡失调、人口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