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亲和多肽筛选新方法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识别是生理、病理活动的分子基础,噬菌体展示技术是研究分子识别的有力工具之一,在基础研究、靶向呈递、分子诊断和体内/体外成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微流控凭借其反应体系小、传质效率高、流体操纵精准、易于集成和自动化的优势在生物、化学、医学及其交叉领域应用广泛。已有一些基于微流控平台创新的噬菌体展示新方法的出现,然而,目前的噬菌体展示仍旧面临多轮筛选、耗时长、劳动密集、成功率低、效率低的问题。此外,由于表征工作量庞大,筛选后的单克隆表征数目仍远远小于筛选所得数目,表征通量有限进一步制约了新型配体的发现。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传统噬菌体展示方法入手,并提出了多种微流控平台以发展更严格、更高效、自动化的多肽配体筛选新方法。分别开展了以下四个工作:(1)基于传统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1亲和多肽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1,GPC1)是一种胰腺癌细胞外囊泡标志物,其表达量与胰腺癌肿瘤大小、术后存活率有密切关联。筛选GPC1亲和多肽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发展和功能评估具有重大意义。本章节通过传统噬菌体展示技术经三轮筛选获得了一条亲和力高、特异性好、选择性好的GPC1亲和多肽WJX6,并将其用于基于多肽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识别。高特异性的GPC1识别多肽将有助于胰腺癌早期诊断新方法的发展及其疾病发展分子学的研究。(2)基于微流控增频碰撞的多肽配体筛选新方法及其应用基于目前噬菌体展示技术中的多轮筛选、成功率低的问题,本课题从提高筛选压力的角度,利用确定性侧向位移微流控系统,构建了基于增频碰撞的高富集度噬菌体展示新方法。通过确定性侧向位移(DLD)增强传统筛选流程中洗涤过程的筛选压力,其余过程与传统筛选一致。经验证,DLD具有更强的非特异吸附去除率,约为传统方式的最大非特异去除率的十倍,且具有更高的单轮噬菌体富集率。此外,与传统方法的第三轮文库相比,DLD法仅需两轮就可获得收敛度更高、亲和力更好的次级文库。最终,获得了一条高亲和性、高特异性的EphA2多肽GHH,其解离常数为388 nM,具有优良的细胞选择性和细胞透过性,将为药物递送提供新的高特异性分子工具。经验证,DLD法减少了所需筛选轮数,提高了配体筛选的成功率,也提高了获得高质量配体的可能性。(3)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自动化多肽配体筛选平台及其应用本课题进一步从全自动化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自动生物淘选平台Auto-Panning,解决了噬菌体筛选的工作量庞大的问题。通过在数字微流控平台上集成磁分离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实现了多轮的“反筛—正筛一洗涤—洗脱—扩增”的自动化淘选。得益于DMF平台的连续液体处理,三轮生物淘选可在16小时内完成,取代了传统方式长达一周的繁重手动操作。通过DMF自动化分子筛选平台,筛选到了一条具有生物学功能的EphA2亲和多肽配体,成功证明了该平台在配体筛选领域的应用潜力。此外,Auto-Panning将试剂消耗减少到传统方式所需的3%。基于软件操控的液体控制比传统微流体中复杂的泵阀控制更加灵活和用户友好。作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平台,Auto-Panning将进一步推动分子筛选技术的发展,并加快新配体的发现过程。(4)高通量噬菌体展示单克隆筛选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筛选并不是亲和配体开发的结束,筛选后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单克隆表征才能确定亲和序列,而单克隆表征仍面临工作量大、通量低的问题。本课题从级联化筛选与表征的角度出发,借助液滴微流控技术构建了噬菌体展示单克隆筛选平台:双展示系统。单克隆噬菌体的分散、扩增、靶标识别和亲和力表征的过程都已整合到一个液滴中,从而可以直接从高复杂性的噬菌体展示文库中鉴定和分离高亲和力克隆,避免了传统生物筛选中繁琐的富集和亲和力鉴定步骤。本章节仅仅通过24小时的工作就筛选了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D7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1,GPC1)的亲和多肽配体,充分验证了双展示系统的可行性及其高效性。基于其单克隆操纵策略,它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其他展示平台,为配体、药物、疫苗、治疗试剂的筛选和发现提供新的动力。
其他文献
石墨烯(Graphene)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中被剥离出来后,科学家们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观测到了石墨烯载流子表现出的二维狄拉克费米子特性,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空间结构同样引领了科学家对其他二维原子晶体的研究,从而开辟出了二维原子晶体研究领域,之后又开创了基于二维原子晶体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新方向。本文着眼于化学气相沉积法(
学位
作为新兴大功率固态照明技术,激光照明在高亮度照明与显示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荧光粉转换激光白光(PC-WLD)是激光照明的主流方案。高强度激光在实现高亮度光源的同时,也给光转换材料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传统有机封装的失效和发光饱和,因而催生了全无机光转换器件(激光荧光粉)的蓬勃发展。目前,激光荧光粉主要集中在以Y3Al5O12:Ce3+(YAG:Ce3+)为代表的石榴石体系荧光粉,受限于其发射光谱,严重
学位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能导致上皮组织的增生性病变和多种良恶性肿瘤。已有超过200种的HPV被鉴定,其中至少25种高危型别与宫颈癌高度相关。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作为女性的第三大恶性肿瘤,每年约有56.9万人被诊断为宫颈癌,死亡病例约31.1万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两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上市。HPVL1蛋白在
学位
本文面向现代无线通信和射电巡天探测的发展需求,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射频接收机前端在多业务、抗干扰以及小型化应用方面的工程需要,开展小型化的高性能多频带及平衡式微波滤波电路研究。主要探索基于耦合谐振器技术的多频带滤波器与滤波天线、以及平衡式高阶超导滤波器的设计技术和实现途径。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耦合谐振器设计了具有可控零极点的小频比双通带滤波器,并给出了该类滤波器的综合与设计方法。通过适当地
学位
蛋白激酶调控的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之一,蛋白激酶的活性异常往往会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癌症。事实上,蛋白激酶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的重要靶标。吡唑并嘧啶和吡咯并嘧啶这两类活性骨架作为嘌呤环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具有重要的潜在成药价值。本论文以这两类活性骨架作为分子母核,针对两种蛋白激酶RET和CDK4/6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小分子抑制剂,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论文第一部分,以吡唑
学位
分子识别是生物系统中最基本和普遍存在的化学事件。近年来,核酸适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识别探针,已被证明是生物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可应用于免疫疗法反应预测、肿瘤检测分析和病毒中和抑制等。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研究挑战,例如:如何获得高灵敏、高性能、结构及功能可控的核酸适体,且如何高效率获得核酸适体,仍是核酸适体领域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挑战。针对这一任务和挑战,本论文以发展新
学位
储能技术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焦点。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独有的优势,在能量存储领域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大型储能等领域。同时,人们也对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安全性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计算表明在负极材料容量不超过1200 mAh g-1的情况下,提高现有负极材料的容量对提升整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有较大贡献。Si具有较大的理论比容量(42
学位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后最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手段。虽然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瘤中疗效显著,但全身性给予免疫治疗药物容易引起较大的毒副作用,并且肿瘤的异质性也会导致许多免疫治疗策略客观响应率低。此外,免疫治疗药物还存在药物利用度低、特异性低等诸多问题。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可以改进免疫治疗药物的不足,特别是能极大地改善免疫治疗药物的体内分布,避免全身性给药
学位
强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显著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具有大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非中心对称的材料在现代光学和光电设备,比如激光器,频率转换,电光调制器和开关等器件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次谐波作为和频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最著名的非线性光学响应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体相材料的二次谐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最近,人们开始重视对一维和二维体系的研究。此外,由于对局部结构对称性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日俱增,而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会加剧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我国是农业和养殖业大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秸秆和畜禽粪便。生物甲烷系统可利用秸秆、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生产甲烷,既能处理农业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又能产生可再生能源,近20年来发展迅速,规模逐年递增。但生物甲烷系统存在原料来源复杂、有机物利用率低、沼液和沼渣等副产物产量大且组分不明等弊端,因此,明确生物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