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个性的张扬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有宏大叙事下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逐渐被一些将关注视点投射于个体生命的作品所取代,原因就在于新一代作家的成长环境和经历较之其前辈有了较大改观,逐渐从集体主义的恢弘场域中抽身而出,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历史事件等待他们去激动去抒情。因此对于成长在国家平稳前行背景下的“70后”一代作家而言,他们无缘体会前辈参与波澜壮阔历史事件后的心灵震撼,时代的触动也远没有如此剧烈。因此其创作往往容易流于个人狭窄生活视野范围内的感伤抒情,甚至不乏小资情调的无病呻吟,缺乏开阔的创作格局。徐则臣作为70后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创作严肃而真诚,近年来因屡屡摘得诸如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项而逐渐得到文坛的认可。他深厚的学院背景和扎实的创作风格使其从众多70后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无论是在其特有的写作场域——花街,还是在“京漂”系列中,徐则臣总能以冷静审慎的姿态关注芸芸众生的烦恼人生,体察他们的生存困境,从中投射出现实生活的温暖与寒凉。而其创作技巧的现代性特征,使小说表现出深邃的意蕴和内涵。同时,徐则臣站在70后一代人的立场上进行创作的出发点使其创作展现出比之其他70后作家的开阔格局。本文共分为三章来论述:第一章将徐则臣置于当下70后作家这一创作群体中,揭示作家的创作追求和审美倾向,以及学院背景对其创作的独特影响。70后这一群体性的存在近来日益成为文坛热议的话题,徐则臣的代际意识相较于其他70后作家是比较强的,他与其他70后的巨大区别之一就在于能站在代际的立场上为他们这一代人“说话”。将众多70作家笔下的“我”拓展成群体性的“我们”,因而其创作也表现出比其他70后作家更加开阔的格局。而独特的学院背景使徐则臣具有了很多其他70后作家所不具备的深厚学养,特别是在结构的营构上体现出作家匠心独具的艺术潜质。同时,贴近民间的写作立场是徐则臣小说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作家强烈的民间意识使其创作中不乏“藏污纳垢”的独特元素,无论是丧礼仪式还是巫医占卜,成为作家民间立场的独特表达。第二章从徐则臣创作的三大维度,即花街、“京漂”、校园出发对其作品中的生存困境进行探讨,从中发现徐则臣对生存困境的独特表达。从生存困境产生的根源来看,欲望成为将每个人推入如西绪福斯一样的生存怪圈的有力推手。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京漂”们,以他们徒劳无益而又乐此不疲的不懈追求实现他们心中假想的梦幻,但结果却总是令人黯然神伤。即使他们在困境面前从未低头,不懈地与困境抗争并执着地追逐金钱、爱情和友谊,到头来却依然是站在生命歧路上的彷徨与哀伤。但作家似乎并未想让人物陷入困境的死胡同而一蹶不振,依然乐观地肯定着人性中的光明与美好。困境中出现的援助之手使烦恼丛生的人生变得不再凄凉。第三章从形式方面,对徐则臣小说中的现代性技巧进行分析,以此发掘作家的独特风格。意象作为中国古已有之的文学范畴在徐则臣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独特的意象中体现了作家切入生活的独特视点以及对传统习俗和西方文化的熟稔于心。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西方结合得相得益彰。而三角恋爱模式成为对当下人生存现状的独特反映,人在欲望的驱动下而罔顾道德伦理的规约和束缚,是作家对当下人生存状态的反思。黑色幽默颇有借鉴西方文学传统的意味,作家借黑色幽默凸显人生的尴尬与无奈,揭示人注定孤独的生存本质。结语部分主要论述徐则臣创作中的成就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