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化学普查是一种传统的找矿技术方法,随着地球化学理论的发展,元素测试技术的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化探工作发展很快,目前在国内外仍不失为一种效果最佳、应用最广的找矿方法。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普查作为矿产地球化学调查,可有效地锁定找矿靶区、目标矿种,为下一步开展普查找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论文选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陕甘川相邻地区1:5万化探”。意在通过对1:5万化探基础资料、成果的研究,重点对研究区内元素背景分布规律,不同地质单元中元素的分配、分布规律,相对分散富集规律;元素地球化学的空间变化特征;元素组合特点及断裂地球化学富集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划分出地球化学分区及找矿预测区,研究区内的主成矿元素,为进一步在本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指明靶区。
研究区地质背景较为复杂,分布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岩群,系中深变质变形的一套表壳岩系;震旦系—中奥陶统葫芦河群,为一套浅变质火山岩,岩石变质变形弱,其火山岩原生组构保存完好;奥陶系马家沟组;白垩系六盘山群,岩性主要为一套灰紫色中厚层—块状花岗质细砾岩、复成份细砾岩、中砾岩、局部夹粗砂岩、粉砂岩;第四系由三门组、午城组、离石组、马兰组及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冲积物等组成。研究区岩浆活动频繁,延续时间较长,形成岩石种类较多,以渭河断裂为界将侵入岩划分为两个岩体:断裂以南为宝鸡复式深成杂岩体(简称宝鸡岩体),以北为牛头山复式深成杂岩体(简称牛头山岩体)。工区主体位于北秦岭—祁连山造山带结合部位,即两大造山带交汇的反“S”形构造的中部地带,表现为醒目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东北角新街一带又跨入六盘山断陷带及华北陆块之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缘。
通过对区内Pb、Zn、Cu、Ni、Co、As、Sb、Hg、Bi、Ag、Sn、Au、W、Mo十四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六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八元素含量高达区域1:20万水系沉积物(1:20万《香泉幅》)相应元素含量1.1-1.7倍,其中Au、Hg高达1.7倍,表现出较明显的富集趋势。以上元素在测区具较好的成矿物质基础。通过对元素的分配、分布规律、相对分散富集规律,元素地球化学的空间变化特征,元素组合特点及断裂地球化学富集特点等研究,认为区内主成矿元素为Au、Cu、Pb、Mo,Ag、Hg可能成为Au、Cu、Pb的指示元素或成矿伴生元素,Bi、W、Sn、Zn不具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工区元素地球化学富集特征受断裂构造控制最显著的元素是Au、其次是Pb、Cu、Ag;再次是Mo、W、Bi、Hg;断裂控制了元素高背景及异常,依据元素背景及异常特征来推测隐伏断裂构造,这与遥感解译的资料相吻合。为了研究工区水系沉积物中Pb、Zn、Cu、Ni、Co、As、Sb、Hg、Bi、Ag、Sn、Au、W、Mo十四种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各地质单元中元素的组合关系,根据各地质单元元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作了R型因子分析,R型、Q型点群分析,制作了因子得分图。R型因子分析及R型点群分析均能反映元素间的组合特征,区内元素较为离散,组合性差,九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值仅为85.96%;以相关系数大于0.3划分测区十四种元素,可分为四个组合:①F1:Zn-Hg;②F2:As-Sb;③F3:Ni-Co;④F9:Pb-Ag;从以上可以看出F4、F5、F6、F7、F8均为单一元素,反映了Au、Bi、W、Mo、Sn五元素在测区与其余元素相关性差,一般形成单独高背景或异常。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的分析研究,包括单元素异常的十指标、六指标的评序,对综合异常四指标评序,以及综合异常的分类,为区内划分地球化学分区及找矿预测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在对区内已知的矿点Mo矿点和Pb矿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发现Au、Cu、也具有一定的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有找到新矿化体和矿体的可能性。本区成矿作用明显受构造、地层、岩浆岩的综合控制。地层、岩浆岩提供了物质来源,构造—热事件起到了萃取—迁移—富集沉淀成矿的作用。Au成矿的物质来源主要应为宽坪岩群,Cu成矿的物质来源于葫芦河群变质火山岩系,Mo、Pb成矿的物质来源于花岗岩及其期后热液。
依据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规律,矿产和地质等资料,研究区划分了两个地球化学分区和十一个地球化学亚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为香泉Au、Cu地球化学分区(Ⅰ区)及颜家河Mo、Sn、Pb地球化学分区(Ⅱ区)。其中Ⅰ区为Au、Cu等矿产的成矿有利区,Ⅱ区为Mo、Pb等矿产的有利成矿区。全区主要成矿类型应为构造热液型。按照找矿预测区划分原则,全区共划分出了两个Ⅰ级找矿预测区和四个Ⅱ级找矿预测区,为在测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指出了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