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西部凹陷是辽河油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经过四十年的勘探,在中、浅层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分布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但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的研究基本未涉及,这必然影响下一步精细勘探.本论文充分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原油类型、储层流体势、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构造、沉积特征,研究了输导体系类型及其地质特征,分析了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建立了烃源岩灶—输导层—油气藏的空间架构及油气运聚模式,阐述了输导体系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有利区带.
研究表明,研究区输导体系主要由渗透性砂层和断裂构成.远源情况下,砂地比大于20%及孔隙度大于10%的区域渗透性砂层具有良好的输导性;而在近源或者与源岩交错分布情况下,渗透性砂层输导性不完全受砂地比和物性控制,薄砂层及物性较差的区域也有良好的输导能力;断裂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且活动时间长、沟通源储及规模较大的伸展断裂输导性能最好.
通过油气地球化学、古流体势场演化、输导体系结构及输导效率的研究,并结合对辽河西部凹陷流体泄压方向和泄压时期的新认识,分析了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及其控制因素.在沙四段源储交错分布及具有早期成藏特征的地层内,油气运移方向受砂体展布及源储接触关系控制,以侧向运移为主;沙三段至东营组地层内,油气的优势运移方向主要受断裂-砂体组合关系及流体泄压等多因素控制,优势运移方向以垂向为主或侧向为主.
基于输导体系特征及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提出5种输导模式,即顺层"网毯"型、斜坡砂体-断层"阶梯"型、深凹断层-砂体"F"型、陡坡深大断裂-砂体"Y"型及潜山断层-裂隙"树枝"型输导模式.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输导体系结构控制油气分布格局;第二,输导体系空间展布的有效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第三,输导体系的时效性控制浅层油气运聚和分布;第四,输导体系的高效输导效率控制油气的富集带;第五,输导体系类型与油气藏类型具有"同一"性.
在输导体系展布、油气运移方向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质分析,预测了四个有利成藏带,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