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血友病A/B (Haemophilia A/B, HA/B)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因凝血因子Ⅷ/Ⅸ (FⅧ/FⅨ)的基因缺陷导致血浆中该蛋白结构缺陷或含量减少,从而缺乏正常止血所需要的FⅧ/FⅨ促凝活性。血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自幼反复发生异常出血,其中以关节、肌肉出血最具特征。根据血浆中FⅧ/FⅨ活性的高低,将血友病进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重型<1%,中型1%-5%,轻型5%-40%。重型血友病患者若未接受治疗,平均每年会发生15至35次自发的关节、肌肉出血。但是重型血友病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异质性,约有10%-15%的重型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相对轻度的出血。国外对重型血友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原因的研究,包括促凝和抗凝蛋白水平异常,纤溶相关因素的影响,炎症因子、免疫调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等。目前仅证实FV Leiden突变对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重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展现重型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并初步探讨我国重型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的原因。目的:1.分析我国重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展现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2.探讨抗凝蛋白缺乏与我国重型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的关系。方法:1.赴北京、河北、新疆等地采集遗传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样,2.用一期法检测FⅧ/FⅨ活性(FⅧ:C/FⅨ:C), 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Bethesda方法检测FⅧ/FⅨ抑制物FⅧ/FⅨ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蛋白C(PC)活性,凝固法检测蛋白S(PS)活性。3.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患者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重型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特点:首次出血年龄中位数为1岁,范围在0-19岁。首次关节出血年龄中位数为3岁,范围在0.03-16岁。出血频率中位数为12次/年,轻者每年不到一次出血,重者几乎每周1-2次出血。关节畸形数目中位数为2个,范围在0-10个;其中有16例无关节畸形,占12.2%。2.血友病患者抗凝蛋白(PC、AT-Ⅲ、PS)缺乏的情况:244例测定了PC和AT-Ⅲ活性,279例测定了PS活性,PC、AT-Ⅲ和PS活性缺乏比率分别为11.1%、6.8%、6.6%,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5。分析抗凝蛋白缺乏与血友病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PC、AT-Ⅲ、PS缺乏与血友病轻、中、重型分型无相关性;将患者按出血频率不同分为三组:轻度出血(出血≤5次/年)、中度出血(6-23次/年)和重度出血(≥24次/年),PC、AT-Ⅲ、PS缺乏率与出血严重度无明显相关性。3.重型血友病临床表现与抗凝蛋白(PC、AT-Ⅲ、PS)缺乏的关系:无FVⅢ/FIX抑制物的重型血友病患者,测定PC和AT-Ⅲ130例,缺乏例数分别为11例和6例,占8.5%和4.6%;测定PS143例,8例活性缺乏,占5.6%。以出血频率和首次出血年龄为标准分为:临床表现轻度组(年出血<12次且首次出血年龄>1岁)和临床表现重度组(年出血>12次且首次出血年龄≤1岁),AT-Ⅲ缺乏率在轻度组中显著高于重度组,P=0.042。结论:1.我国重型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异质性,主要表现在首次出血年龄、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出血频率、关节畸形数目方面,与国外研究基本符合。2.我国血友病患者抗凝蛋白PC、AT-Ⅲ、PS缺乏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3.重型血友病患者AT-Ⅲ缺乏与其临床表现异质性相关。AT-Ⅲ缺乏率在轻度出血组中显著高于重度出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