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支持/分享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Shared Agriculture, CSA)是CSA农场与CSA会员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种合作形式。在国外,CSA一般是会员在每年农产品生产前预付给农场所有者(按季或按月)会员费,并在该年的收获季节每周分享CSA农产品盒子,还可以到农场进行农事体验和参加活动。对于农场所有者而言,预付的会员费可用于弥补农场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降低了运营风险,农场得以持续经营。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为了自己及家人寻找健康安全的食品,除了购买商店的有机认证农产品以外,还有许多消费者预付订购有机方式种植产品盒子,订单模式的CSA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他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田园生活十分向往,希望租地体验农耕生活与文化,舒缓城市生活压力。于是新型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应运而生,以市民农园为空间载体,以“租地亲耕体验”的运营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CSA会员。本文的研究是在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CSA模式划分为订单模式与亲耕农园模式,以消费者需求层次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感知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消费者对CSA模式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2013年6月通过实地调研与网上调研两个渠道获得的290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调查对象以对CSA模式有参与意愿的消费者为主。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分析已经具备参与意愿的消费者对这两种CSA模式的偏好情况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为企业更好地对CSA模式进行规划设计,制定CSA农场的发展战略,提高消费者对其选择的CSA模式的偏好程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成为CSA会员提供相应的意见或营销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文献回顾与理论模型构建。根据理性选择理论,消费者选择是否参与CSA是理性的,且选择哪种模式的CSA会受到其偏好的影响。偏好是消费者的心理效果,表现为消费者选择订单或亲耕农园模式的倾向性。根据感知价值理论,这种选择的倾向性可以由消费者在面对CSA两种模式时的感知价值来预测。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在选择CSA模式时,其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心理评判与权衡。通过对消费者在面对CSA两种模式时的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进一步分析,本文把影响消费者对CSA模式偏好的因素分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消费者行为特征、营销因素四类;接着利用调查数据对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消费者对亲耕模式和订单模式的选择及具体的偏好情况等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对CSA模式偏好的因素;最后在本文个案分析与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建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主要为: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亲耕模式而不是订单模式;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并不是很向往田园生活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订单模式,而对田园生活向往且对健康饮食较为关注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亲耕模式;相对而言,偏好亲耕模式的消费者更加重视农场及周边生态环境,而偏好订单模式的消费者则更加重视产品是否有机方式种植;农场宣传力度对于选择订单模式的消费者更加重要,而消费者有私家车、农场交通越便利、家人朋友或社区居民参与较多等会对消费者偏好亲耕模式产生正面影响。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农地租金或订单配送费用、休闲娱乐条件并不会对消费者选择参与哪种CSA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模式选择时,消费者更多地关注农场种植的农产品的方式、农场环境、交通等两种CSA模式本身涉及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