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染料的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加,染料生产和印染废水已成为水环境的重点污染源之一。由于传统的物化方法对染料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而且处理费用高,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生物法处理废水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通过驯化筛选共得到24株染料脱色降解微生物,其中13株细菌,11株真菌,在各菌株之间进行拮抗试验,挑选无拮抗作用的菌株组建混合菌群,并考察了单一菌株及混合菌群对染料脱色降解条件及效果,并对真菌细菌混合培养体系对混合染料及两种实际染料废水的脱色降解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根据。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细菌还是混合细菌都能广泛利用各种碳源,但对氮源的要求较为严格,混合细菌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为蔗糖和蛋白胨;与单一细菌相比,混合细菌能适应更为广泛的pH范围,最适pH为7;而对于温度来说,在25℃—41℃内都对染料有较高的脱色与降解效果,其中35℃时效果最好;在20mg/L—160mg/L的染料浓度范围内,单一细菌和混合细菌随着浓度提高脱色率和降解率明显下降,但混合细菌下降相对较慢,说明混合细菌对染料毒性的耐受能力较强。同样无论是单一真菌还是混合真菌都能广泛利用各种碳源,而不同的菌株的最适氮源各不相同,混合真菌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蛋白胨;总体来说,培养基的酸碱性、培养温度和染料的浓度等因素对单一真菌和混合真菌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影响并不明显,但对降解率影响却很大,说明真菌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对这些环境因素要求不高,而且各菌株对环境因素的要求又各不相同。混合真菌对染料的脱色与降解在pH值为4,培养温度28℃时效果最好;对高浓度染料有良好的耐受毒性,在染料浓度为160mg/L时,真菌对染料的脱色率仍然在90%以上,降解率也在60%以上。在真菌细菌混合培养体系的研究中,真菌和细菌同时接种且接种比例为2:1,处理时间为3h时,对混合染料就有较高的脱色率和降解率,12h时分别达到98.36%和89.89%;并且该混合共培养体系对高浓度染料具有很好的耐受毒性,在染料浓度为320mg/L时脱色率和降解率仍可达到97.03%和74.03%。通氧更有利于染料的脱色与降解,可能是由于微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脱色降解作用的酶系统依赖于氧气。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该混合培养体系12h后对深蓝的脱色率和降解率就可达98.36%和92.70%,24h对中红的脱色率和降解率达到87.22%和82.98%。细菌对染料的作用以降解为主,真菌对染料的作用中吸附脱色占有很大比例,真菌与细菌混合培养体系的组建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化一些工艺条件,为该混合培养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