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革命是毛泽东终其一生反复思索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可以分为建国之前与建国以后两大部分,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建国以后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梳理建国以后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历史脉络,厘清“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异同,探析社会主义革命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949年至1956年,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在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方面,毛泽东否定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的提法,提出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方面,毛泽东否定了“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再一举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路,认为可以通过发展合作经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的速度方面,毛泽东否定了“用三个五年计划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在实践中发起了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导致社会主义改造一再提速。毛泽东视域中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等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也包括对人的改造。1957年7月毛泽东提出在经济战线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之外,还必须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三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从隐性变为显性、从不明确变为明确。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发生演变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这里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国际上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与国内整风反右运动的交互作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正确的论断与反右派扩大化斗争实践的交互作用;毛泽东个人观点与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交互作用。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与大跃进有密切关联。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大跃进是一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毛泽东认为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是发动大跃进的基本前提。大跃进失败后,毛泽东更加重视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更加注重阶级斗争。在1958年的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上,毛泽东相继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至此,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体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它们共同构成了“五位一体”的丰富内容。社会主义革命不同方面的内容各有其革命对象、革命任务和革命方式,五个方面相互依存、互相补充,共同构成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