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及医疗条件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出现很多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WHO对这些年龄超过90岁的老年人称为长寿老人。研究表明,长寿与否取决于心态、饮食、生活规律及运动等生活方式。在这些生活方式中饮食对健康长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营养健康状况。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率显著增加,因此营养状况评价成为其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长寿老人食物选择、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故本次课题对长寿老人饮食及营养状况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包括人体测量、临床检查、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查等。评价较为复杂,在群体应用中受限。新近创立的微型营养评价法(MNA)是一种适合对老年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的简易方法,其内容全面,耗时较短,并且评价结果较为准确,能较早期发现存在营养不良危险的人群。故本次课题引用该方法对长寿老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旨在了解这一特殊人群的营养状况,并对该方法在长寿人群中的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四川省都江堰地区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命名的“长寿之乡”,该地区长寿老人较多且集中,本次课题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系统地调查了解该地区长寿老人的膳食模式和饮食行为特征,分析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长寿老人营养评价的有效方法,为今后长寿老人的营养健康研究积累资料,为指导老年人合理营养提供依据。本次课题以四川省都江堰地区21个乡867名长寿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等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全面收集长寿老人的膳食摄入及饮食行为、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和体质指数(BMI)等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MNA方法对长寿老人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长寿老人膳食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长寿老人以一日三餐为主,就餐时间较为固定,进食速度多为“较慢”或“适中”,每餐食量多为7~8分饱,以每日吃早餐者为主;膳食搭配以素为主,口味多“清淡”或“适中”,烹调方式以“煮”为主;绝大多数长寿老人从未服用过任何营养补充剂,并且每日饮食与家人一样,并未专门制作。该地区的长寿老人主食以米饭为主,95%以上每日吃蔬菜;1/3以上每日食用猪、牛或羊肉,而对于水果、禽肉、鱼虾类、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和坚果类食物的食用频率较低。本次调查显示,该地区的长寿老人的TC、TG、LDL-C、HDL-C平均值分别为4.15mmol/L、1.24mmol/L、2.25mmol/L、1.58mmol/L,各项指标女性均大于男性:与国内成人推荐标准相比发现,TC正常者所占比例(占92.3%)最高、TG次之(占82.9%)、其次为HDL-C(占70.0%)和LDL-C(占49.4%).长寿老人Hb平均值为113.2g/L,男性大于女性;Hb正常者仅占23.5%左右;贫血率为76.5%,其中以轻度贫血为主(占71.1%)。长寿老人BMI平均值为19.30;与WHO推荐标准相比发现,长寿老人中BMI值<18.5(消瘦)者占45.1%,18.5~24.9(正常)者占49.7%,≥25(肥胖)者占5.2%。本次调查采用MNA法评价长寿老人营养状况,结果发现调查对象MNA平均得分为22.7分,分布范围为14.5~28.5。根据MNA评价标准得出:营养状况正常者占35.1%,边缘营养不良者占63.6%,营养不良者占1.3%。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与长寿老人的营养状况显著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膳食因素:鱼类水产品食用频率(p=0.094)、植物油食用频率(β=0.107)及每日食用主食次数(β=0.110):饮食行为因素:每日进食三餐(β=0.133)、每餐食量7~8分饱(β=0.110)、饮食口味清淡(β=-0.102)及现在饮茶(β=0.131);以及年龄(β=-0.19)、文化程度(β=0.10)、BMI值(β=0.104)、存活牙齿数(β=0.115)及健康自评(β=-0.111)。其中植物油和鱼类水产品食用频率、文化程度、BMI值越高,存活牙齿数越多,健康自评情况越好,长寿老人营养状况越好;而每日食用主食三次、每日进食三餐、每餐食量7~8分饱、饮食口味清淡及现在饮茶的长寿老人营养状况比每日食用主食两次、每餐半饱、饮食口味较重及现在不饮茶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