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KOA的发病频率是极高的,而且特别容易导致残疾的发生,这些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本课题旨在研究电针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KOA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明确电针对KO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为临床上应用电针疗法治疗KOA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分析筛选出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病程,为临床上应用电针治疗KOA的最佳时间提供依据。方法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部收到112例KOA患者,这112名患者都是严格的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收集的。这些受试者均采用电针疗法,并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有计划的治疗,采取的穴位有:内膝眼穴、犊鼻穴、梁丘穴、血海穴,在犊鼻与内膝眼,血海与梁丘施以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为2Hz,波宽0.5ms,电流强度是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强度,治疗30min后出针。每天电针1次,连续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用WOMAC症状积分、VAS、PPI进行评估,并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采用Spa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痛组(膝关节炎性痛发病半年以内),早期慢性痛组(膝关节炎性痛发病半年到三年),中期慢性痛组(膝关节炎性痛发病三年到五年),晚期慢性痛组(膝关节炎性痛发病五年以上),分析比较治疗前后WOMAC、VAS及PPI的变化率以筛选出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病程。结果1.治疗前后WOMAC、VAS、PPI评分:经电针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WOMAC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VAS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PI(P﹤0.01)也有明显差异,三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电针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中的VEGF含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3.电针治疗的最佳病程评价:四组之间通过统计分析,WOMAC、VAS、PPI评分及血清VEGF含量变化率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四组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治疗对各个病程的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4.安全性指标评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且没有病例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1.电针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镇痛方面;电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电针能有效的降低KOA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表明电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VEGF含量这一途径来实现的。3.电针治疗对于不同病程的KOA患者均有显著的疗效,本研究中电针对各病程的疗效没有出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