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关系研究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直以来广受关注。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爆发,人地关系愈发紧张。科学认识人地关系,用人地关系客观规律指导人类社会活动,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持续变暖,气候极端事件频频发生,渭河上游天水地区以及我国广大山区泥流灾害频发,损失惨重,泥流灾害研究迫在眉睫。以古论今,通过对黄土-古土壤地层中记录的全新世古泥流灾害事件进行研究,重建古泥流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和人地关系。这对当前气候不稳定、人地关系紧张背景下泥流灾害的防治和未来灾害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本文以渭河上游地区天水赵家崖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综合临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地层对比、光释光测年和地区文化年代数据成果,建立起地层年代框架,同时根据剖面3层水平沉积层中所含古人类文化遗物和地层叠覆关系判断出3期泥流事件的发生年代;通过对粒度和磁化率数据的分析,揭示出渭河上游天水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在野外宏观观察判断的基础上,通过>0.1mm颗粒筛选及观察、粒度以及基于粒度数据的端元分析,进一步确定3层水平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沉积特征,综合分析鉴别3层水平沉积物为古泥流沉积物;基于3期古泥流的发生年代以及所含古人类文化遗物的情况,对天水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事件和古人类活动演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ZJY剖面所含3期古泥流事件正是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以上研究结论如下:(1)综合临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地层对比、光释光测年和地区文化断代成果,建立起地层年代框架,同时根据剖面3层泥流沉积层中所含古人类文化遗物和地层叠覆关系判断出3期泥流事件的大致发生时间为:第一期大约发生在7000~6000a B.P.期间,第二期大约发生在5500~4800a B.P.期间,第三期大约发生在4200~4000a B.P.期间。三期古泥流事件均发生于全新世中期。(2)通过对ZJY全新世黄土-古土壤样品粒度及磁化率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天水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大致经历了 3个演化阶段:全新世早期(11500~8500a B.P.),气温相对末次冰期快速升高,东亚夏季风增强,降水量增加,气候处于干冷向暖湿转变的时期,总体来说气候相对干旱不稳定;全新世中期(8500~3100a B.P.),东亚夏季风强盛,占据主导地位,气候暖湿,土壤风化成壤强烈,同时,气候表相处很强的不稳定性,出现多次气候恶化事件;全新世晚期(3100a B.P.至今),气候较全新世中期再次恶化,由暖湿向干冷转变,生物风化成壤减弱,加之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水土流失,气候更趋干旱。与此同时,古土壤对应时期的粒度曲线和磁化率曲线均变现为多次波动,表明该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在总体温暖的背景下存在多次气候波动。(3)在野外宏观观察判断3层水平沉积物为泥流沉积物的基础上,通过>0.1m m颗粒筛选及观察、粒度以及基于粒度数据的端元分析,进一步确定3层水平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沉积特征,综合分析鉴别3层水平沉积物为古泥流沉积物,剖面记录了全新世三期古泥流事件,三期事件分别发生多次小的泥流事件,其中第一期发生4次泥流小事件;第二期发生2次泥流小事件;第三期发生1次泥流小事件。(4)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在7000~6000a B.P.、5500~4800a B.P.和4200~4000a B.P.期间发生过显著气候突变,ZJY剖面发现的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正是这些气候突变的产物。与此同时,剖面3期泥流沉积层中分别发现了师赵村二期文化遗物(5800~6800a B.P.)、马家窑文化遗物(4800~5300a B.P.)和齐家文化遗物(3950~4200a B.P.),这进一步表明剖面发现的古泥流事件与人类活动存在一定关系。在人类文明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大自然的改造利用程度一步步加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地表原生植被和地表形态,加剧了地表脆弱性,在降雨变率陡增的气候突变时期,短时剧烈的强降水冲刷脆弱的地表,流水和滑坡体汇集于上游沟道中。黄土颗粒、砾石以及人类遗物在流水的裹挟下不断向下运移,最终在下游沟口低洼平缓处堆积,形成了 ZJY剖面记录的三期古泥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