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我国脱贫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了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成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新命题。而政府作为减贫工作的主体,其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也直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我国脱贫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了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成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新命题。而政府作为减贫工作的主体,其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着农村减贫效果。中国式分权下,官员晋升机制和GDP政绩考核体制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出现明显的“重经济建设、轻民生”的偏向,可能导致贫困人口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难以获益,不利于农村减贫。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教育、医疗等人力资本投资,这无疑会影响贫困人口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不利于农村减贫,这表明人力资本(教育和健康)是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影响农村减贫效果的两条重要传导渠道。在此背景下,探究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对农村减贫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本所起到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补充了现有研究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以及财政支出减贫效应的不足,也对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扶贫功能、推进我国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以及实现巩固和拓展既有脱贫成果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理论上依据相关理论分别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形成机制、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对农村减贫效果的直接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教育和健康)在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影响农村减贫效果过程中起到的间接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两步系统GMM计量方法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并基于我国2007-2018年30个省市(西藏港澳台除外)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对农村减贫效果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式分权下形成了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和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导致财政支出结构出现“重经济建设、轻民生”的偏向,在这种情形下,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显著抑制了农村减贫效果,即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程度越大,越偏向于经济建设支出,忽视民生性支出,则越不利于农村减贫。(2)农村居民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是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影响农村减贫效果的两条传导渠道,即偏向性对农村减贫产生的抑制效应通过降低农村居民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水平这两种机制实现。(3)农村居民教育人力资本在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性影响农村减贫效果的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明显大于健康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基于此,政府应改进官员考核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等民生性公共品供给,将健康扶贫与教育扶贫相结合,从而形成更有效的减贫“合力”。
其他文献
基于我国高炉冶炼现行状况,焦炭作为炼铁重要原料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变化。近年来,对优质炼焦煤资源的持续消耗导致其储量日益减少,随煤层开采深度增加高硫煤占比
“清新福建”旅游公共品牌是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福建)试验区的决策部署。开展“清新福建”旅游公共品牌管理研究,优化品牌管理对策,有助于提升“清新福建”旅游公共品牌的价值,实现品牌的社会效益和发展效益。本研究以公地悲剧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博弈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品牌管理的研究
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趋势下,教育的发展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家长们更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至于“在家上学”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即便我国“在家上学”存在合法性问题,但这种教育形式依旧方兴未艾,并且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本文以基础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实践家庭为研究对象,介绍该教育形式出现的背景及因素,选取了十个“在家上学”的典型案例,运用个案研究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了解他们的课程建设,主要是遵
生物学实验是构成生物学知识的单元要件之一,也是形成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根本,更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及生物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由于实验装置和实验设备的局限性以及课时相对紧张的缘故,导致许多教师将做实验改成了讲实验。还发现一些实验教材所建议的实验材料难以处理、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所耗时间较
纪录片因其具备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能够将一个特定群体的面貌较好地记录下来。儿童这个群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希望与未来;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人生向上必经阶段的映像。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大师将焦点对准儿童,创作出了优秀的儿童题材纪录片。散文化叙事不强调冲突与情节,而是注重对细节的挖掘,善于将情感物化,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做到含蓄的表情达意。将散文化的叙事方法加入到儿童题材纪录片中,在保留原有真实性的前
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他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高职生正处于职业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持久且意义深远的。因此本文围绕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认知维度,选取重要他人这一影响因素展开具体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探讨哪类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最为最突,并且将重要他人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大体上的排序;二是探讨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
本论文通过考察“买”“卖”“買う”“売る”四个动词的语义演变、用法以及含此四动词的惯用句,对“买”“卖”“買う”“売る”进行了对比分析。(1)“买”由“拿钱换东西”之意发展出了“博取、追逐”“雇、租”“收买、买通”等。“卖”由“用东西换钱”之意发展出了“出卖”“炫耀、卖弄”等。“買う”由“拿钱换东西”之意发展出了“花钱与妓女作性交易”“招致”等。“売る”由“用东西换钱”之意发展出了“出卖”“挑衅”
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聚集地,是海外留学人才首选的岗位之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更是关乎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科研压力、职称评聘的多种压力。除此之外,青年海归教师还面临着国内外学术场域的差异与应对,因此青年海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以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海外归国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目前上海市属
随着对蓄水坑灌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加快推进该方法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果林灌溉中的应用,深入探究蓄水坑灌下苹果树耗水特性及其对果树生长与产出的影响对蓄水坑灌果园的合
耕耘于戏剧舞台多年的陈彦,在介入小说创作时,自然而然地将笔触停留在了那些戏剧舞台工作者之上,本文试以《装台》《主角》两部作品中“戏人”书写为切入角度,来探讨作者以戏剧创作者介入文学创作所展露的特质。第一章围绕“戏人”穿梭于现实生活与戏剧空间而造成的撕裂与矛盾,从城乡对立中的迷失、家庭关系中的矛盾与隔膜、现实与戏的交错三个维度分析“戏人”的生存境遇的苦痛与困顿。城乡对立的矛盾及城中村的尴尬处境,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