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述补式“把”字的内部结构出发,通过测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测试得出的语料,分析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时产生的偏误以及顺序,总结出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的习得情况,最后根据研究出的习得情况得出对教师教学和教学编写的启示。本文研究的述补式“把”字结构是:“把+V+RC(结果补语)”、“把+V+DC(趋向补语)”、“把+V+DC(程度补语)”、“把+V+MC(情态补语)”、“把+V+QC(数量补语)”、“把+V+DC(虚义补语)”以及“把+V+PPC(介词短语补语)”。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这七类句式时,出现了单个偏误和综合偏误,其中,综合偏误出现的较多。其次,在单个偏误中,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出现较多的偏误是误代。在习得方面,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最先习得的是“把+V+RC(结果补语)”,最后习得的是“把+V+MC(情态补语)”。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时,也出现了单个偏误和综合偏误,但是综合偏误出现的较少。在出现的单个偏误中,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出现较多的偏误是错序。在习得方面,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最先习得的是“把+V+RC(结果补语)”,最后习得的是“把+V+DC(虚义补语)”。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七类句式时,只有四类句式出现了少量的偏误,主要是遗漏和误代。在习得方面,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最先习得的是“把+V+PPC(介词短语补语)”,最后习得的是“把+V+QC(数量补语)”。总体而言,在偏误方面,留学生在习得这七类句式时较容易产生的偏误是误代和错序,而出现偏误的原因主要是述补式“把”字结构自身的复杂性、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以及教材的影响。在习得方面,来华留学生习得这七类句式的顺序是“把+V+RC(结果补语)”、“把+V+PPC(介词短语补语)”、“把+V+DC(趋向补语)”、“把+V+QC(数量补语)”、“把+V+MC(情态补语)”、“把+V+DC(程度补语)”、“把+V+DC(虚义补语)”。根据习得顺序得出的与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相关的启示有:教师要能够预测学生习得该类句式时出现的偏误、克服学生们的回避心理、注重这几类句式之间的联系以及进行分级教学;教材编写方面要注意语法点的说明与练习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