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触线理论的润湿性影响因素探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超疏水现象的发现推动了润湿理论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研究者探究润湿背后的机制。特殊润湿表面如超亲水或超疏水表面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展现出了重大的应用价值。如超疏水表面可用于飞机前端的防覆冰,水下潜艇减阻,微流体输送,电线电缆防雪,服装材料防水等领域,超亲水表面在医疗导管润滑,玻璃表面自清洁,生物抗菌等方面也展现出优良的特性。研究者们通过观察动植物表面,发现了表面微观结构以及表面自由能是影响润湿性的两大主要因素,并由此产生了 Wenzel和Cassie两大经典理论模型,用以指导润湿性表面的研究和制备。关于润湿性的研究虽然近几十年来蜂拥出现,但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的探究和生产应用领域,而润湿性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润湿性理论的探究是指导实际生产和加工的基础,通过分析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润湿产生的机理,合理的制定加工工艺,获得所需的功能性表面。为了探究影响润湿性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接触角作为衡量润湿程度的指标,根据Extrand提出的接触线理论,修正了在液滴在微结构上固液接触平衡时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结合实验分析了沟槽和方柱两大经典微结构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润湿性变化,具体工作如下:(1)结合Extrand的接触线理论,本文分别对亲水和疏水,沟槽和方柱不同表面在接触线上的平衡态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液滴静水压力和接触线处附加压力的大小来判断液滴的润湿变化情况,并分别预测了接触线密度,被测溶液密度和被测溶液体积以及材料表面能对润湿性的影响。(2)制定微结构的尺寸参数和加工工艺方案。分别在纯铜和聚四氟乙烯表面上加工沟槽结构,探究不同转速,不同进给速度,不同切深对表面毛刺生成的影响,寻求出最为合理的加工参数,并应用于后续的微结构加工中。(3)分别在聚四氟乙烯和纯铜表面上制备不同尺度的沟槽和方柱微结构,并对加工后的毛刺进行电解处理;对样品的形貌进行拍摄,并分别置于去离子水和不同密度的NaCl溶液下进行接触角测量。(4)根据接触线理论公式对接触角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理论预测的润湿性规律变化,分别解释了接触线密度,被测溶液密度和被测溶液体积以及材料表面能对润湿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侨联5家群团组织班子成员会议1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
城市供热服务是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供暖时间可达半年之久,完善的城市集中供热体系和供热企业的服务质量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居民的冬季安
车载主动安全技术是汽车驾驶辅助系统(DA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顾智能交通和智能车辆的综合技术应用。主动安全理念突破了以减轻事故损害程度为主要目的被动安全模式,将重点放在
随着经济一体化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的商业化模式及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出现了多元化特征。而居住区商业的模式化正以其价值空间的巨大及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对住宅的要求越加强烈。国家大力实施住宅建设,让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竞争越发激烈。但由于我国部分建筑施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纳米技术的崛起及其在在光、电、催化等能源相关领域的应用,毫无疑问的使得功能化的纳米粒子成为了人们研
处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时代背景中,如何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是现阶段中国电信运营商面临的重要难题。当前运营商发展正面临“传统市场趋于饱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经济系统中出现实体经济遇冷而金融业过热,货币金融投放大量增加、资金使用效率却大大降低的现象。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
目的:合成抗高血压药氯沙坦的关键中间体2-正丁基-4-氯-5-甲酰基咪唑。方法:戊腈与甲醇在甲醇钠的作用下加成得到1-甲氧基-1-亚胺戊烷(2),经取代、环合得到目标化合物2-正丁基-4-
“一言九鼎”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此段话讲述的是秦昭王十五年的时候,秦国出兵赵国的成都邯郸,使其陷入困顿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