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治疗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颗粒(rAd-p53)体外感染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后外源性p53的表达,观察rAd-p53感染ACC-M细胞后对其体外黏附、侵袭能力、迁移、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探讨rAd-p53治疗腺样囊性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利用携带野生型p53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P53基因突变的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外源性p53基因在ACC-M细胞中的表达及感染效率;(2)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rAd-p53对ACC-M细胞形态学的影响;运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感染前后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3)通过MTT实验观察rAd-p53对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oechst33342和PI荧光染色后细胞核形态的改变;(4)通过MTT测定细胞存活率检测感染rAd-p53前后ACC-M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5)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1.外源性P53基因经腺病毒载体成功转入ACC-M细胞,细胞免疫组化法检出外源性p53的高表达,当感染复数MOI=100时,体外感染效率达到93.33%。2.感染p53基因后的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较其亲代细胞的黏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3.rAd-p53能显著抑制ACC-M细胞增殖,MTT检测显示, rAd-p53在10~200 MOI浓度范围内,对ACC-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5);100MOI组通过Hoechst33342和PI荧光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核皱缩及凋亡小体。4.经rAd-p53感染的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增强,IC50降低为感染前的1/12,rAd-p53可诱导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联用组G0/G1期及G2/M期均显著升高,且其S期下降较两单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1.重组腺病毒rAd-p53是高效的基因转移系统,能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中。2.感染Wt-p53基因的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侵袭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明显降低。3.rAd-p53对ACC-M细胞产生强有力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且能有效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4.rAd-P53可增强ACC-M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rAd-p53基因治疗可望成为晚期、无法耐受手术和大剂量放化疗及复发性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铁是多种生命细胞增殖和功能活动的必需元素之一,也是构成微细蛋白(体内携氧物质)和机体能量、物质代谢以及呼吸过程中呼吸链酶的重要成分。低氧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基本病理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法对自然发酵过程中酸菜质地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质构仪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然发酵过
研究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占儿童白血病70%左右。近年来随着白血病治疗方法的进展,ALL患儿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卵巢癌血清蛋白质质谱分析,确定有潜在诊断意义的标志蛋白,为复发性卵巢癌的血清学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利用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富集血清蛋白,应用基质
1998年11月党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目前,全党在县以上党政
期刊
牛克诚的工笔重彩山水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诱惑力,让人读过欣喜而陶醉。牛克诚十分注重把握色、线、形、质等绘画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以敏锐细腻的感觉,把它们调配到一种最具视觉合理性的结构秩序之中。他是一位对中国传统色彩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古代色彩美学应用在绘画实践的具有严肃学术品格的山水画家。在当代中国画坛,以色彩为专攻,在研究与创作两方面充分而深刻地诠释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内涵的画家,牛克诚可为其一。  
【正】据英国《卫报》2013年4月28日报道,技术在帮助残障学生获取教育资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国,超过1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障,他们中有很多人正在学习大
对冷轧C-Si-Mn系高强钢进行了淬火与配分(Q&P)处理。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研究了Q&P工艺参数与残留奥氏体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残留奥氏体量在
经济速度发展飞快,因此各地区的居民住宅已逐步发展为高层住宅状态,而高层住宅的地下室却一直存在渗漏问题,为了保证居民生活住宅质量,这里对高层住宅的地下室的渗漏原因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