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听课、教学实践、课堂观察以及对学生的调研和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课标方面来看,第一,课标内容与其基本理念契合度不高,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相关课时的教学能够实现的某些理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未在内容标准中体现出来;第二,课标中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内容过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会对有些内容的取舍不知所措;第三,文明史观是指导教材编写的主要史观,但在编写教材的某些章节中还残留有革命史观的痕迹。其中某些内容的编排可能会让教师和学生对西方和中国的评价产生偏差,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近现代中外关系。从教材方面来说,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传统史观和历史惯性堆叠效应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材近现代中外关系史部分内容的编写视野相对狭窄,对能够体现当今国际交往的某些基本原则的事件或近代中国外交的某些重要阶段的历史史实忽略不提或者故意回避,使学生无法从某些独特的视角或者高远的立场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也无法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这就会影响学生对国际交往基本准则的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对近现代中外交往的评价,甚至影响到对整个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的认识;第二,教材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的书写由于受到传统史观的影响,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片面或者失真的描述,使学生无法还原历史真相;第三,受到长久以来历史惯性的支配,教材对近现代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公式化、简单化和教条化,可能还存在某些内容断章取义、只陈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这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原貌的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和批判意识的养成。从教师层面来说,在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部分教师史学素养修行有限,并不注重吸收史学界最新学术成果,而是将教科书作为历史课堂的主要甚至全部依据,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能是望文生义)进行史实的整合,无法实现知识的通透,也无法还原历史发展的本来逻辑,使得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实现历史的理解;第二,教师在进行中外关系史教学时会出于个人的喜好或国家的立场,难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近现代中外关系中的许多事件进行片面的评价,坚持内外双重标准;第三,教师双重标准的做法又会对学生起到思想倾向误导的后果,会强化学生片面的思想倾向,增加了实现学生理性爱国的难度。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史实是否真实全面、情感态度是否客观公正等诸多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当今中外关系的理解和判断。针对上述中外关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可行的建议或者应对策略。鉴于笔者只是一名高中历史一线教师的现实,对课标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外,无法实现实质性地改变。所以对于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建议和对策都只是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层面、从高中历史教师的角度来分析中外关系史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可行的策略,以促进这一领域的教学。针对课标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要研究课标、解读课标,同时也要怀疑课标,可将课标奉为经典,但不要一味信奉教条;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从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和建设让学生充分自主表达意见的民主课堂等几个方面来弥补教材的缺陷;针对教师本身的问题,教师除了要克服自己的主观偏见,坚持公正客观,让历史尽量呈现本来面目以外还要观察学生的情感倾向,及时纠正学生的偏激思想,使历史教学能够在一种理性的思想指导之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