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户均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66.3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92.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住房资产占据了家庭总资产的一大部分,相比较而言,参与股市的家庭比例也仅有6.5%,股票占金融资产配置比重仅为11.4%,远远低于美国13.8%1的股市参与率和35.3%2的股票配置比重。家庭资产配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所以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管理应是每个家庭不容忽视的问题。学者们对家庭资产配置的研究起源于现代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经历了从Markowitz(1952)的均值方差理论、Tobin(1958)的两基金分离定理、Sharp(1964)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Samuelson(1969)和Merton(1969)的最优消费决策。实际情况中,存在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非单期(受生命周期影响)、投资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同等情况,所以存在理论和现实相悖。随着对现代资产组合选择模型的发展,后续研究将住房引入研究中,解释住房对股市参与的影响。住房对股市参与的影响的文献可以总结为三种效应:第一,财富效应(陈伟和陈淮,2015;陈永伟等,2015;吴卫星等,2014),即认为住房能够促进股市参与;第二,挤出效应(Heaton和 Lucas,2000;Flavin和Yamashita,2002;Yao和Zhang,2005;杨赞等,2014等),即住房挤出了家庭参与股市;第三,背景效应(Heaton和Lucas,2000),即住房存在典型的背景风险,可以显著的影响家庭资产组合。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前言,首先从家庭资产的扩大与股市参与率低的悖离、住房资产的重要性、住房贷款余额大这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住房对股市参与的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倡导金融普惠有启示作用,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前言中还指出文章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以现代资产组合和生命周期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基础,回顾了住房与股市参与的文献,并详述住房贷款方面的文献。第三章是住房与家庭股市参与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分析不同生命周期和风险偏好下家庭资产选择差异,描述了住房和房屋负债的情况。第四章是住房和房屋负债按对股市参与影响的实证分析。依次介绍了数据样本、变量描述、模型设定和实证结果,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内生性处理。第五章在第四章实证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房屋负债对股市参与的影响机制。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