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直接管理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高校实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在其工作中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对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带来新的压力,致使一些辅导员产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职业倦怠感增强等新状况。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和职业倦怠的存在不仅影响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发展及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职业化建设。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及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的独立研究较多,对两者之间相关性进行的研究较少;同时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在综合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职业倦怠问卷(MBI-GS)两个成熟的测量量表,选择山东大学七十四名辅导员作为被试,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倦怠状况分别进行测量。在问卷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对样本进行描述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总体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在人口学统计上存在的差异进行检验。其次,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自我评价症状处于没有和很轻之间。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在人口学因素上表现为:高校辅导员症状自评量表在性别、婚姻、学历、职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方面,只有强迫因子存在显著差异,26-30岁的辅导员强迫因子得分最高;在工作年限方面,只有焦虑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工作3-5年的辅导员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其它组的辅导员;在月收入方面,焦虑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月收入为2501-3000元的辅导员焦虑因子水平较高。(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水平处于中度倦怠,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月收入方面,去人格化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月收入为2501-3000元的辅导员去人格化程度较高。(3)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关系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两维度及倦怠总量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低成就感维度除躯体化和敌对两因子外与症状自评量表其它各因子也显著相关。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最后,得出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回顾本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