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和秋华柳茎通气组织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湿地环境下,由于土壤积水导致了一系列的反应,所当其冲就是土壤氧化电势的下降。在这种低氧化电势的条件下,耐水淹植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度过不良环境,其中包括了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和形成不定根。通气组织通常形成于耐水淹植物的根、节结、根状茎、茎及被水淹过的叶片中。通气组织的形成可以减小氧气从植物茎向根部的运输阻力,供给根部正常的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 通气组织可分为两种类型:裂生性通气组织和溶生性通气组织。裂生性通气组织是植物体内成熟细胞经过一定的方式分离和扩展后形成的;溶生性通气组织则是由一些细胞死亡溶解后形成的空洞。不过,这两种类型的通气组织在同一种植物体内可同时存在;在同一器官中,裂生性通气组织早于溶生性通气组织形成。 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和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是长期生长在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两种植物。本文通过徒手切片法获取该两物种(成年植株和幼苗)茎横切片,研究在不同水淹条件下,其茎通气组织变化情况,并同时分析了两物种(成年植株)的不定根生长情况,从而了解野古草和秋华柳一定的耐水淹机制。我们还通过无水淹条件下激素溶液的施加实验,分析水淹是否是植物茎通气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实验结果如下: (1) 连续水淹与间歇水淹处理都能促使野古草成年植株茎通气组织有明显的增加现象。不同的水淹处理对野古草植株茎中通气组织的形成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连续水淹与间歇水淹相比更能促进野古草植株茎通气组织的提前形成。秋华柳成年植株水淹60d后体内未发现通气组织形成现象。 (2) 不同水淹处理都促进了野古草和秋华柳幼苗茎通气组织的形成。根部水淹环境中的野古草和秋华柳幼苗在5d后茎中通气组织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现象,全淹条件下的植株也有一定的增长趋势。植株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是野古草和秋华柳幼苗度过水淹胁迫环境的策略之一。 (3) 在无水淹条件下,外施的不同浓度乙烯利和生长素溶液都促进了野古草和秋华柳幼苗茎中通气组织的形成。水淹条件下植物体内通气组织发生与乙烯和生长素含量上升有直接关系,水淹本身并不一定是导致植物体内通气组织发生的直接原因。 (4) 在连续水淹条件下,野古草不定根的生成早于秋华柳植株。连续根部水淹30d前,野古草植株不定根的生长量随水淹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长,30d后,不定根量开始减少;随着连续根部水淹时间的增加,秋华柳不定根生长也有增加的现象。水淹20d后,根部水淹的野古草不定根生长量都明显高于全淹环境中的野古草;全淹环境中的秋华柳植株几乎无不定根的生成,只在全淹60d后一两株秋华柳植株有不定根生长现象。可见不同的水淹时间和水淹方式对秋华柳和野古草不定根的形成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之,野古草和秋华柳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氧气在体内的运输阻力,缓解了植株在水淹环境下的缺氧状况;在水淹条件下,野古草和秋华柳不定根的生长也是其适应水淹环境的策略之一,这都促使野古草和秋华柳具有很强的耐水淹能力。
其他文献
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Ig-binding proteins,IBP)是一类表达于细菌表面的能与宿主免疫球蛋白特定部位结合的蛋白,能调节宿主对细菌的免疫反应,是细菌重要致病因子之一。研究最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和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人脸识别受到光照和表情变化的影响较为严重,研究人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出将红外人脸图像用于识别。红外人脸的最大优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移动数据业务在3G网络业务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规划和网络性能的分析,需要对网络中数据业务模型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于2015年就开展了体育足球课程建设活动,旨在为体育课程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校本体育2 X课程建设带来的是笔者所在学校体育课程的变革,也是体育课堂的变革。本文着重谈校本足球课程带来四大方面的育人功能:一是运动兴趣为学生学习足球课程带来浓厚的学习热情;二是创新多元评价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课程体验;三是体育足球课程为学生带来身心健康;四是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