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被认为是“松树癌症”,是一种对松树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松材线虫病具有传播途径多、发病部位隐蔽、发病速度快以及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由传播媒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携带下迅速传染给健康的松树。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之间存在致病差异。通过福建部分地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杂交,探究杂交后的致病性、形态等等的变化,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福建延平区拟松材线虫和建瓯、福州森林公园以及泉州安溪的松材线虫进行正反交,并测量了杂交后代和亲本的各形态数据、检测了其致病大小以及进行了 RAPD聚类分析,且在试验过程中,结合其他人的一些试验方法并改进,研究结果如下:1、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杂交后代及其亲本进行致病性的分析,发现大体上致病性可分为强弱两类。本试验中拟松材线虫致病性相对为弱,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杂交后代包括亲本对松树皆具有致病性,且有个别杂交后代致病性增强,如C(南平延平区拟松材线虫早×福州森林公园松材线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杂交,会有致病性变强的情况出现,应予以重视,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致病性变强有待于后期的进一步研究。而其他杂交后代虽然没有出现致病性变强,但基本具有一定的致病效果。用发病级值和感病指数两种指标均能够描述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且两种指标检测结果差异不大。2、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杂交后代及其亲本进行形态聚类分析,可以将10种线虫分为3类,且杂交后的部分线虫口针、中食道球、生殖器等发生畸形。3、选取的14条引物对杂交后代及其亲本的RAPD聚类效果较明显,整体引物的多态性较高,平均为70%,扩增出的条带清晰完整,也可以用此14条引物甄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两个种。杂交后代RAPD聚类可以分为4类:(1)延平区拟松材线虫单独一类;(2)B(南平延平区拟松材线虫早×建瓯松材线虫♂)、C(南平延平区拟松材线虫早×福州森林公园松材线虫♂)、D(南平延平区拟松材线虫♂ ×福州森林公园松材线虫♀)、E(南平延平区拟松材线虫早×泉州安溪县松材线虫♂)4个样为一类;(3)松材线虫亲本,南平建瓯市、福州森林公园、泉州安溪县三个样为一个类;(4)F(南平延平区拟松材线虫♂×泉州安溪县松材线虫♀)为一类。此外,本研究还得出松材线虫的致病性和形态关系密切,其结果与RAPD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