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知识: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多见于女性,症状为颈前正中肿块,随患者的吞咽而上下活动,常常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甲状腺肿瘤多为良性结节,一般人群通过触诊检出率为3%~7%,借助于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率可高达20%~70%,其中5%~15%甲状腺结节可能是恶性肿瘤,占全身所有恶性肿瘤的1%,近年的报道显示,甲状腺癌是近年来世界上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学者报道甲状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5%,位居第五。我国学者报道,女性甲状腺癌的患病率是10.6/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六位。 目前,甲状腺癌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依靠临床症状体征,通过多普列彩色超声、头颈部ECT等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明确诊断后经过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的术后放疗与化疗等,大多数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等多种因素与该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关于甲状腺癌的早期的预警生物学分子,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内容。P53基因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抑癌基因,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的周期性进程、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的凋亡,从而维持内环境细胞的稳定,进而阻止肿瘤的生长。Bcl-2是P53基因诱导凋亡的重要的下游基因之一,也是重要的抗凋亡基因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抑制了细胞的凋亡,进而有力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目的: 甲状腺结节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普通超声技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率低,故我们研究分析高分辨率彩超在进行鉴别和诊断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以便更好地对甲状腺疾病进行治疗;同时通过分析Bcl-2、P53在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1.分析50个甲状腺良性结节和50个甲状腺恶性结节病例,对他们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分析获取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根据Adler血流分级和血流指数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观察对比,另外观察结节的部位、数量、大小、纵横比、内部钙化情况、内部回声、边界是否清晰、周边是否有声晕及声晕分布情况、结节周边及内部血流的丰富程度以及血管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在良性和恶性结节分析中对这些观察内容进行差异对比。 2.对上述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定性检测相应组织中Bcl-2 和P53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定量分析方法检测Bcl-2和P53在甲状腺结节组织、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一些资料如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高分辨率彩超对甲状腺良性和恶性肿瘤诊断的结果显示,良性结节中,诊断正确率为95%,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6%,甲状腺腺瘤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1.8%,桥本结节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甲状腺囊腺瘤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在恶性结节中,诊断正确率为90%,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6.0%,滤泡性癌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2%。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Bcl-2、P53蛋白在甲状腺癌呈现高表达,与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数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在甲状腺结节中低表达,与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数据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 结论: 1.高分辨率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各项二维特征表现及血流信号高清晰图像的获取,特别对良、恶性结节内部的细微变化和细小特征的高检出率,大大提高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率,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2.Bcl-2、P53在甲状腺癌的表达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为正相关,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表达与超声弹性成像呈负相关。有关的分子信息与影像学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