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各种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发生频率高、涉及领域广、人员规模大、极端方式多、行为演化越来越复杂的趋势。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极易造成公众情绪的波动和变化,同时,情绪具有传播性,可在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感染和传播。而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在负性情绪状态下极易做出上访请愿、非法集会、聚众游行、围堵示威、罢工、罢市、罢课等非理性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明确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情绪对公众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确保事件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干预公众情绪,有效控制事件后公众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和事态的肆意演化,已成为目前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绪理论、行为决策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多领域的理论与方法,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设计、结构方程、RDEU模型、眼动追踪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逐层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情绪动机性对公众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设计问卷,确定情绪因素变量和行为决策变量,以及事件发生必然因素变量(诱发因素、政府公信度、媒体中介)为结构模型潜变量。在验证问卷合理性和数据有效性后,构建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后静态分析情绪因素与事件必然因素对公众行为决策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初步确定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各因素对公众行为决策的影响程度,为后文的影响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进行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情绪动机性对公众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基于秩依期望效用理论将前一章研究结果的事件必然因素映射到博弈理论模型中,对个参数进行假设。根据情绪动机理论将情绪动机方向考虑到模型中并定义情绪函数,然后构建考虑情绪动机的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中强弱群体的RDEU博弈模型。通过探讨博弈双方策略均衡解的存在性,动态分析情绪动机性对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公众行为决策选择的影响。再次,从微观角度出发,进行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情绪动机性对公众行为决策过程影响的眼动分析。采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法的眼动追踪技术,结合前一章的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假设。设计不同情绪动机方向对公众行为决策影响的眼动实验1,以及同一情绪动机方向下不同情绪动机强度对公众行为决策影响的眼动实验2。通过对被试的行为数据及眼动相关指标数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的综合分析,揭示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情绪对公众行为决策影响的心理机制。然后,进行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情绪动机性对公众行为决策影响神经机制分析。采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法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设计情绪动机性(动机方向、动机强度)对公众行为决策影响的ERPs实验。通过对被试的行为数据结果和大脑相关脑电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情绪动机性对决策影响的大脑加工过程,从行为和神经层面揭示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情绪动机性对公众行为决策影响的神经生理过程。最后,结合前文从宏观层面进行的静态和动态研究结果,以及从微观层面进行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研究结果,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公众情绪的“预防-监控-引导-控制-稳定”管理体系,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后公众情绪的先防后控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从政府角度、媒体角度及公众情绪特异性角度提出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下公众情绪干预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