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树岗油田位于大庆长垣杏树岗构造的北部,杏北开发区位于杏树岗构造北部,已进入了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以杏北开发区中部的杏五区西部葡Ⅰ3单元为研究对象,开展大型复合砂体受效差异控制因素研究。葡Ⅰ3单元属三角洲水上分流平原相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大面积分布,沉积韵律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为主。对葡Ⅰ32、葡Ⅰ332是否具有可分析进行统计,确定葡Ⅰ332具有可分性,根据厚层复合河道砂体与下部薄层砂的叠置关系及河道底部滞留沉积特征,以储层沉积背景为基础,结合砂体成因分析、精细测井曲线形态识别,将葡I3切叠河道砂细分出底部变差砂体,并提出8种变差砂体类型模式;以高精度储层精细刻画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测井、地质等资料,结合单砂体识别技术,在原有分层基础上将葡Ⅰ332小层细分为葡Ⅰ332a、葡Ⅰ332b、葡Ⅰ332c;根据“砂岩发育、层数多、河道砂体多、相对集中、旋回明显”等特征,确定杏4-丁4-312为分层标准井,通过骨架封闭剖面,多条闭合线路验证,标准层对大套地层的控制,沉积模式指导等多种对比方法,建立等时高分辨率对比格架;以河流精细沉积学为指导,建立多元而全面的单井测井曲线模式,绘制各时间单元沉积微相平面图,葡Ⅰ32、葡Ⅰ332a、葡Ⅰ332b平面上河道微相极为发育,且类别较多,葡Ⅰ332c单元不发育河道,以溢岸砂沉积微相为主;基于岩心物性数据和吸液剖面数据,利用解释模型理论分析,开展原有测井解释模型和新测井解释模型对比研究,择取能清晰区分砂体底部变差情况的伽马、微电极等曲线作为测井物性算法因子,建立二次测井解释模型,利用二次测井解释模型对物性数据进行重新解释与再认识;从平面、层内、层间三个方面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目的层砂岩较厚,夹层较多,物性中等或较好,整体上看,储层非均质性较弱,但不吸水层段中葡Ⅰ332b单元级差较大,非均质性较强;研究区夹层在平面上多呈连片分布,显示夹层在平面上非常发育,分布面积大,大部分夹层分布在河道微相中。河道微相内夹层总数大、夹层个数大、夹层厚度大。从河道主体-一类河道-二类河道-三类河道-其他类型河道-其他微相,夹层总数和单个微相砂体夹层个数逐渐减少,夹层频率、密度逐渐增加,层内夹层造成的层内非均质性增强;综合利用葡Ⅰ32,葡Ⅰ332a,葡Ⅰ332b,葡Ⅰ332c沉积时间单元相控存储系数、渗流系数,将葡萄花油层可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葡Ⅰ32、葡Ⅰ332a、葡Ⅰ332b上部属于A、B、C类流动单元,葡Ⅰ332b下部和葡Ⅰ332c主要为D、E类流动单元,物性差;研究区存在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网、二次加密井网以及油层聚驱等多套井网,基础井网水井对研究区影响最大,研究区北部距基础井网水井较近是南北受效差异的关键因素。通过物性测井重新解释、沉积单元精细划分与对比、单砂体精细解剖、非均质性研究、流动单元研究及不同批次井网水淹等规律分析,开展底部受效差异综合分析,总结底部物性变差的原因,指出造成大型复合河道砂体注水受效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底部变差砂体不连续及物性差造成的非均质性强。以此为基础完善研究区开发规律认识,为类似区块措施挖潜工作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