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霉素(Erythromycin)是由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所产生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随着以红霉素A为原料的半合成红霉素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红霉素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红霉素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论文针对目前红霉素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发酵水平偏低和杂质组分偏高的情况,对红霉素工业生产菌种Q8和基于红霉素组分优化的基因工程重组菌种ZL1004进行发酵过程优化和放大研究。针对红霉素发酵过程中常有机氮源黄豆饼粉中部分氨基酸的缺乏,我们按照氨基酸充分搭配的原则,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有机氮源,充分搭配了各种氨基酸,优化了蛋白质的质量,对红霉素的发酵过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摇瓶实验,氮源优化后红霉素效价提高了22.5%。进一步地在50L罐上进行放大实验,有效组分EryA提高了9.4%,杂质组分EryB、EryC分别降低了17.9%和33.1%。针对红霉素基因工程重组菌ZL1004使用新型工业羽毛蛋白胨在25m3工业中试罐上工业放大过程中存在的粘度过高、传质困难的现象,我们从有机氮源的含磷量入手,在50L罐发酵基础培养基中采用了部分脱脂黄豆饼粉代替黄豆饼粉,大大降低了过程粘度,而且红霉素的发酵单位也提高到了12455U/ml,比调整前提高了7.4%,有效组分EryA提高了11.2%,达到了9930μ g/ml。在372m3生产罐上,我们针对红霉素重组基因工程菌ZL1004的代谢过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其与工业生产菌种Q8之间的差异,从二级种子和发酵培养基及过程控制入手进行工艺调整,重组菌ZL1004的红霉素发酵单位达到了8899U/ml,有效组分EryA到达了7485μg/ml,分别比调整前提高了7.8%和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