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在亚洲,日本和韩国均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虽然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两国自身经济也遭受了巨大打击,纷纷减少了对华投资的力度和规模,但从韩日两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分析,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日韩三国的经济交往和合作,正确认识日韩企业目前在华投资所处的情况以及发展前景,这有利于中国改善投资环境,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扩大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的投资,并促进中日韩三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投资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第一章阐述了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的概况。 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 两国的经济交流逐渐变得频繁起来, 到1981年为止, 9年间两国的贸易量增长了5倍, 与此同时,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日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呈直线上升。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日资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和金额都比较少。同日本相比,韩国是在1992年同中国建交后开始扩大在中国投资的。但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积极性要明显高于日本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第二章是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的现状和特点。第一节里涉及到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的规模。截至1998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在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方面是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中国香港。韩国企业居第5位。日本对华投资规模远远大于韩国。但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速度则明显超过日本。第二节阐述了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的地区分布比较。在地区分布上,日韩两国在环渤海和东三省的投资较为集中。促使日韩投资高度集中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①沿海地区投资环境优越于中西部地区,从综合投资成本来看,沿海地区要低于中西部地区。②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对外资引进政策的区域差异。③空间位置的接近性。但两国在沿海地区内部的投资区位却相差较大。韩资企业主要投资于环渤海地区,日资企业在华的投资除环渤海地区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项目的比例较高,且在华南地区的投资比例也超过了韩资企业。第三节的主要内容是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的行业分布比较。在行业分布上,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都是以制造业为主要投资领域,但近年来,日资企业在第三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加,而韩资企业还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在第三产业的投资项目较少。另外,两国在第二产业内部的投资态势也不相同,韩资企业在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的投资比例明显高于日资企业,而日<WP=3>资企业在化学工业、机械和电子工业等领域的投资比例高于韩资企业。第四节分析了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的特点。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从近起来看,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具有以下特征;①资决策慎重,合资商谈缓慢 ②投资履约率高 ③投资地区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 ④建立加工基地先行,逐步加强国内销售 ⑤劳动密集型项目多,高新技术项目少 ⑥ 大企业投资比较活跃,投资规模趋于大型化 ⑦合资经营方式居多,独资经营比重上升 ⑧先从单项投资入手,再向系列投资扩展等。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的特点是如下:① 起步迟、发展快 ②韩资企业规模偏小 ③韩国投资集中在制造业,尤其集中在轻工和纤维服装业 ④高度集中于环渤海和东北地区 ⑤独资经营方式居多等。第三章介绍了日资和韩资企业在中国投资遇到的问题。日本企业在中国的许多投资项目经营状况欠佳,投资规模不够大,战略失误较多,投资领域中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一一摆在日本企业面前,而对韩国企业来说,投资前调研不够、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母公司的影响较大、获得当地融资困难、与当地伙伴合作不当等问题困扰着众多韩资企业。还有中国投资环境当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频繁的政策曀爸票涠⒐ぷ省⒌绶选⑺选⑽锪鞣鸭本缟险恰⒅泄惫さ闹耙狄馐度狈Α⒅泄募庸ぷ樽俺绦虿涣肌⑶炕饣愎苤拼吹睦选⒅泄┐竽谛柚谢蹩罨厥绽训取£第四章介绍了日本和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战略。首先,日资和韩资企业应深入研究中国政府的政策法规走势,调研中国市场的需求供给状况,掌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第二,日资和韩资企业应认真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第三,日韩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第四,日韩企业应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后,日韩企业应注重在华投资项目方式、地域、领域的多样性。总之,日韩企业在华投资的历史、现状都表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发掘。放眼未来,日韩企业只有制定长期投资战略并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才能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相信在21世纪,会有更多的日本和韩国企业投资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成功于中国。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便在与通过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比较,向韩国企业揭示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借鉴日本企业的各种情况对于韩国企业提高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有所裨益,尽量避?